就座的時候,裴承毅朝四周觀察了一下。
沒有見到李存勳,軍情局長也不會參加這種“大型活動”。
“老裴……”
被袁晨皓用胳膊肘撞了一下,裴承毅朝主席臺看了過去。
以往的會議上,王元慶身邊會有兩個位置,一個是留個顧衛民的、一個是留給顏靖宇的。這種安排位置的方式,明確無誤的告訴其他人,顧衛民與顏靖宇的政治地位。這次,王元慶身邊只有一個位置,而且留給了顧衛民,哪怕是最不懂政治的軍人,也能看出這個安排的意思。
會議還沒正式開始,第一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既然王元慶已經選擇了顧衛民,接下來的幾個議題就沒什麼懸念了。
誰都知道,顧衛民在政治上是守成有餘、進去不足。當年,他在趙潤東的全力支援下仍然敗給了王元慶,除了紀佑國、彭茂邦與潘雲生等人介入之外,與他自身的缺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講,顧衛民能夠在王元慶的政府內擔任要職,甚至長期以來都是實質上的國家二號領導人,與他的這個缺點也有關係。不管怎麼說,顧衛民是一個缺乏野心與慾望的政治家,也就是一個沒有多少威脅的政治家。
王元慶沒有重用葉致勝,也沒有立即賦予顏靖宇足夠的權力,與兩人的政治野心有很大的關係。
由顧衛民接班,足以表明王元慶對共和國的未來並不樂觀。
會議正式開始後,首先由焦魃山就中央小組推舉顧衛民為下一任國家元首候選人的議題徵集意見。毋庸置疑,身為中央小組成員,也就是具有全體代表大會代表身份的參會人員都沒表示反對。因為王元慶是中央小組的組長,所以按照相關規定,將由他在全體代表大會上推舉顧衛民為下一任國家元首。雖然在新的選舉法正式實施之後,將在本月內重新選舉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而且各地方小組、各委員會都有權推舉國家元首候選人,因此顧衛民面對的不是簡單差額選舉,而是激烈競爭,但是新的制度剛剛推廣,再加上王元慶的威望,沒人能夠對顧衛民構成威脅。
在焦魃山徵集意見的時候,裴承毅特別留意了顏靖宇的神色。
作為這輪鬥爭的失敗者,顏靖宇的損失最大。只不過,裴承毅並沒看出國務院總理有什麼不滿的地方。毫無疑問,不是總理太有城府,就是元首別有安排,或者兩種情況都有可能。不管怎麼說,顏靖宇不是問題。
因為全體代表大會的委員長是透過選舉委員會推舉,再由全體大會表決產生的,所以沒有拿到會議上討論。只是國家元首不能兼任全體代表大會委員長,顧衛民成功當選國家元首之後,肯定會誕生新的委員長。
問題就在這裡,由誰來坐這個位置?
肯定不是顏靖宇,因為按照憲法修正案的規定,國家副元首不再可有可無。顧衛民上臺之前,也就是在得到王元慶的推舉之後,必須提出國家副元首人選,然後一同接受全體大會表決。也就是說,國家元首與國家副元首是一同選出來的,國家副元首不但是國家的二號實權人物,是國家元首的“替補”。雖然國家副元首的職權範圍存在很大的爭議,並未透過憲法修正案得到確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是國家副元首是必須存在的,而且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有很大的發言權。
顏靖宇的神色已經說明,他將是國家副元首的唯一候選人。
因為有了國家副元首,所以全體代表大會委員長只是國家三號領導人。雖然在憲法修正案中明確規定了全體代表大會的職權範圍,從而使全體代表大會的作用顯著提升,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立法機構。別的不說,如果沒有得到全體代表大會的支援,中央政府出臺的所有行政法案都可以看成是非法法案。但是在共和國的權力結構中,全體代表大會的地位仍然不如國務院,全體代表大會委員長的影響力更比不上國務院總理。原因很簡單,全體代表大會本來就是各個利益集團扯皮的地方,全體代表大會委員長的話語權相當有限,很多時候只是具有“代表作用”,而國務院是最高行政機構,是分工協作的政府部門,總理不但是國務院的總指揮,還是最高領導者,擁有很大的決策權。
也就是說,在全體代表大會委員長不再是國家二號領導人之後,這個位置有點尷尬。
想明白這個問題,裴承毅就朝葉致勝看了過去。
顯然,處境最尷尬的就是葉致勝。
雖然裴承毅不是政治家,更不是政府官員,但是他也知道民間的傳言。按照一些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