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建設,還暗中與伊朗溝通,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與伊朗改革派達成了秘密協議。根據各種跡象,以及情報部門提供的相關資訊,美國當局有理由擔心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比如20年內,由共和國積極扶持的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甚至包括埃及在內的伊斯蘭國家將透過戰爭改變中東局勢。針對這種可能性,國務院不但委託蘭德公司、國際戰略研究所、北大西洋防務服務公司(由美國與英國的知名國際局勢分析員、以及戰略專家成立的諮詢公司)等民間智囊機構進行分析,還讓國防部下屬的參謀長聯席會議進行兵棋推演,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即等到對手做好準備主動發起戰爭,美國取勝的可能性不會超過30%,以色列生存下來的可能性不會超過20%。根據這些結論,美國當局有理由、也有必要採取積極主動的行動。
問題是,杜奇威就是美國最優秀的戰略專家,他會輕易相信別人的話嗎?
洛布林夫人安排他去開普敦會見裴承毅的時候,杜奇威首先考慮的就是國務卿這麼做的動機。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黨政府在這個時候策劃中東戰爭,根本原因不是擔心會輸掉20年後那場還沒有爆發的戰爭,因為20年後是誰執政還說不準呢。在杜奇威看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韋斯特伍德與布蘭迪諾這兩位民主黨總統過分“軟弱”,在長達16年的民主黨執政週期內,均沒捲入較大規模的戰爭,也沒有幾項有野心的軍事計劃。如果算上弗雷德裡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