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2個旅不可能同時發射導彈,總會有點間隔時間。用高能鐳射攔截導彈,從發現目標到擊落目標,前後不會超過30秒(大部分導彈的主動段只有30秒)。如此一來,如果2個導彈旅發射導彈的間隔時間超過30秒,4架攔截載機就能分兩次攔截2個導彈旅發射的24枚戰略彈道導彈。實際情況是,在受到干擾與壓制的情況下,印軍導彈旅的作戰間隔時間很有可能在5分鐘以上。如此一來,即便部署在印度西部的薩哈蘭普爾導彈基地的2個導彈旅與部署在恆河中游的坎普爾導彈基地的2個導彈旅同時發起反擊,4架攔截載機也能分4次攔截4個導彈旅的48枚戰略彈道導彈。
以空基攔截系統500千米的交戰距離計算,除了部署在印度半島南端班加羅爾的導彈基地在2套攔截系統的覆蓋範圍之外,另外4個導彈基地均在攔截範圍之內。
雖然部署在班加羅爾的導彈旅多達6個,但這是印度最後的戰略反擊力量,如果中國打算使用核武器,而且無法攔截從班加羅爾升空的彈道導彈,首先要做的,就是向班加羅爾投擲1枚核彈頭。更何況,在印度被迫進行反擊,或者主動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首先使用的肯定是部署在北面的導彈旅,最後才會考慮動用班加羅爾的預備隊。只要印度北面的導彈部隊出現異動,比如導彈發射車離開地下洞庫、匯入印度的公路網,中國就會啟動整套戰略防禦系統,用其他手段攔截從班加羅爾升空的彈道導彈。
所有跡象都表明,中國正在為使用核武器做準備。
沒等杜奇威回過神來,國防情報局送來了第二份情報。
部署在中國南部地區的1套空基鐳射攔截系統的20多架載機已經升空,正在飛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