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雖然印軍步兵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步兵,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步兵能夠搭乘各類車輛,沿公路伴隨裝甲叢集發起突擊。問題是,印軍二線部隊與戰略預備隊的裝甲力量並不充足,用來運載步兵的步兵戰車與裝甲運兵車的數量並不多,大部分步兵只能乘坐卡車開赴前線,到達戰場後再徒步投入戰鬥,根本談不上裝甲保護與火力支援,也沒有半點野戰突擊能力,離開公路線就變得舉步維艱。

似乎早就摸清了印軍的本質,巴軍在進行炮火反擊時,沒有忘記炮擊邊境線附近的交通基礎設施。隨著印軍越過邊境線,進入巴基斯坦境內,巴軍在穩步撤退的同時,炸燬了沿途的所有橋粱與隧道,盡一切可能延緩印軍的進軍速度。

與前面的問題相比,印軍的最大錯誤就是選錯了進攻時間。

4點30分發起進攻,6點30分天亮,印軍必須在2個小時內到達拉合爾郊外,不然就會遭到中巴空軍與遠端炮兵的全面打擊。

雖然拉合爾城區距離印巴邊境線不到30千米,而且基本沒有什麼天然障礙,對裝甲部隊來說,1個小時就能衝過去,但是印軍進攻部隊不是裝甲部隊,而且沒有為夜間戰鬥做好充足準備,要想在2個小時內,準確的說是在1個小時30分鐘內衝擊30千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夜色也不是對印軍完全不利。

隨著印軍越過邊境線,進入巴基斯坦境內,在敵我局勢不明的情況下,不管是遠端炮兵還是空軍,都不敢貿然執行打擊行動,也就無法有效阻止印軍。換句話說,夜色成為了印軍發起進攻的“保護色”。

實際情況也相差不大。

得知印軍發動進攻後,裴承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赴巴作戰的戰術航空兵與陸軍航空兵在5點45分之前出動,在6點30分左右到達戰場,在確保摧毀了印軍的機動防空系統之後,在目視情況下,或者在得到地面引導的情況下,轟炸印軍地面部隊,重點打擊印軍的機械化力量。隨後,裴承毅讓袁晨皓重新部署留在沃濟拉巴德的第615遠端炮兵旅,讓其在空軍進行戰術轟炸期間,對印軍進行遮斷式炮擊。

在以往,執行遮斷打擊任務的肯定是空軍,而不是炮兵。

隨著炮兵實力增長,特別是擁有了射程足夠遠的電磁炮之後,炮兵逐步取代戰術航空兵,成為了最有效的戰術遮斷力量。在敵我情況不明,特別是敵人的戰術機動防空力量沒有被完全摧毀的情況下,前線指揮官肯定會首先用炮兵進行遮斷式打擊,然後再用戰術航空兵進行全面轟炸。

某些時候,前線指揮官甚至會把炮兵與航空兵對調使用,讓航空兵執行危險係數較小的任務,而把危險係數較大的任務留給遠端炮兵。如果遇到持續打擊任務,炮兵更會當仁不讓的取代航空兵。總而言之,在射程得到實質性提高之後,作為支援力量的炮兵與航空兵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前線指揮官獲得了更大的戰術調整空間,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使用炮兵與航空兵。

2個小時並不漫長,過得非常快。

在巴軍“堅壁清野”的戰術面前,印軍的推進速度十分緩慢。6點20分,進攻進行了快80分鐘的時候,印軍的先頭部隊才向西推進了不到7千米,平均進攻速度只有每小時5千米,基本上就是步兵的進攻速度。

因為天色即將放亮,所以印軍在此時停止進攻。

面對即將到來的打擊,印軍停止前進的意義並不大。

也就在這個時候,裴承毅再次調整了航空兵的作戰行動,以巴基斯坦空軍承擔主要打擊任務為名,讓大部分原本應該執行戰場支援任務的作戰飛機轉而執行防空壓制任務,並且將早已擬定好的轟炸目標清單下發給了各作戰部隊。

裴承毅在這個時候突然調整作戰計劃,目的非同一般。

按照袁晨皓在數十年後寫的《戰爭回憶錄》記載,裴承毅將軍並不是臨時調整作戰計劃,而是早就做好了相關準備。從裴承毅的總體部署上來看,既不能讓印軍輕而易舉的拿下拉合爾,又不能讓印軍認為打不下拉合爾,也就是說,必須把印軍主力部隊牽制在拉合爾附近,給印軍一線希望,才能使印軍投入更多的作戰力量,擴大進攻正面。裴承毅的目的不是把巴基斯坦最富庶的省份打得稀巴爛,而是想借此牽制住西線戰場上的印軍主力,為66軍攻打斯利那加創造機會,也為東線戰場上的大規模殲滅戰創造機會。從長遠角度來看,在拉合爾方向上讓出一定的戰略空間,對今後在西線戰場上發動全面進攻,攻打以新德里為中心的印度西北地區也有莫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