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41步兵師後面的第53裝甲師與第42步兵師。

即便如此,印軍第51裝甲師與第41步兵師仍然在第一時間亂了套。

發現聯絡不上先頭部隊之後,印軍第51裝甲師師長首先想到的就是遭到了77軍的全力打擊,根本不知道,與之交戰的是第771裝甲突擊旅,準確的說,是得到炮兵全力支援的第771裝甲突擊旅的2個營。

6點45分,炮火打擊嘎然而止。

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印軍立即調整部署,迅速疏散聚集在公路線上的裝甲部隊。

印軍並不知道,第775炮兵旅必須停止炮擊,直到戰鬥結束,除了隸屬第771裝甲突擊旅的3個炮兵營之外,突擊部隊得不到其他炮火支援。

原因無二:彈藥不夠用。

6點30分到6點45分,短短15分鐘內,第775炮兵旅進行了6次1分鐘急射,消耗彈藥31000餘發,總計5600噸。也就是說,第775炮兵旅僅用15分鐘就消耗了頭天晚上補給的29000噸物資的20%。

一個炮兵旅的彈藥消耗尚且如此驚人,難怪裴承毅首先考慮後勤補給。

萬幸的是,印軍指揮官在慌亂之中做出了最錯誤的決策。

炮擊結束之後就是裝甲會戰,而裝甲會戰最重要的就是集中兵力。

暫且不論交戰雙方兵器效能的差距,除非印軍放棄攻打吉申根傑,就地駐防,不然就得集中力量向北突擊。分散兵力,只會導致原本就沒有多少數量優勢的印軍裝甲部隊更加分散,被主動進攻的第切裝甲突擊旅分散殲滅。

因為M4A2的效能最多與DZ…21系列主戰坦克持平,比DZ…31A差了很多,用個比較形象的比喻,M4A2與DZ…31A的差距,就如同20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中伊軍T…72與美軍M1A1之間的差距一樣,所以在積極進攻的情況下,印軍更應該集中裝甲力量,儘量在區域性戰場上獲得兵力優勢,透過兵力優勢彌補效能差距。

換句話說,炮擊結束之後,印軍指揮官不應該下達疏散隱蔽的命令,而是應該集中裝甲部隊向北突擊,與迎面而來的第7711裝甲突擊營打對攻戰。要知道,第7711裝甲突擊營只有40多輛主戰坦克,就算加上後面的第7717機械化步兵營的20多輛主戰坦克,總共也就只有60多輛,相當於印軍的2個裝甲營,如果第51裝甲師與第41步兵師的裝甲力量集中起來,兵力是第771裝甲突擊旅先頭部隊的5倍以上,即便DZ…31A的正面裝甲能夠抵抗M4A2發射的貧鈾穿甲彈,在遭到對手圍攻的時候,難以保證側翼安全,也就很有可能被打穿側面裝甲。

印軍指揮官犯錯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為無法準確掌握戰場情況,甚至不知道前方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印軍指揮官無法準確判斷戰局,也就無法做出正確的戰場決策。

以當時的情況,印軍指揮官首先想到的就是77軍全體南下,集中兵力殲滅由4個主力師組成的印軍南面軍團,然後揮師西進,打擊由2個主力師率領的西面軍團。果真如此,第51裝甲師與第41步兵師肯定擋不住77軍,更不可能在對攻戰中打敗77軍,印軍唯一能夠選擇的辦法就是疏散,儘量延緩77軍向南推進的速度,向西部軍團發出支援請求,等到西部軍團到達之後,以及跟隨在第51裝甲師與第41步兵師身後的第53裝甲師與第42步兵師調整好狀態之後,再與友軍聯手圍殲發起主動進攻的77軍,取得最後勝利。

按照此思路判斷,第51裝甲師與第41步兵師的首要任務就是穩住戰線。

問題是,與特別擅長突擊作戰的77軍交戰,要想穩住戰線,更得加強防線上的兵力密度,而不是分散裝甲力量。換句話說,印軍指揮官沒能準確判斷出77軍的戰鬥力,甚至不知道77軍的作戰特點。

在突擊作戰中,77軍的戰鬥力能夠發揮到極至。

雖然1個裝甲突擊旅無法在1場戰鬥中消滅總兵力超過7萬的4個印軍主力師,但是77軍的主要任務不是殲滅印軍第一集團軍,而是在戰役初期,也就是最初的兩天之內守住吉申根傑。凌雲霄選擇主動進攻,也是想用進攻遲滯敵人的推進速度,讓敵人在吉申根傑以外的地方耽擱更多的時間。由此可見,第771裝甲突擊旅的任務不是殲滅印軍,而是用一次猛烈的進攻打亂印軍的進攻部署。按照這個任務要領,第771裝甲突擊旅沒有任何理由與印軍第51裝甲師、第41步兵師打正面消耗戰,而會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