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認識到,只有打掉共和國空軍的預警機,才能守住制空權。
只是駕駛F…46I的印度飛行員並不知道,前方的J…16A正在等待這個機會。
軍情局早在2033年就收到訊息,美國以非常隱秘的方式為印度空軍提供了至少200枚強制電磁干擾導彈,而且為印度空軍的F…46I戰鬥機提供了配套的火控軟體,甚至派遣技術人員幫助印度空軍掌握強制電磁干擾導彈的使用方法。
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空軍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從數十架F…46I中找出攜帶強制電磁干擾導彈的戰鬥機,顯然不太可能。雖然J…16A有絕對的效能優勢,但是在混亂的空戰戰場上,印度空軍的飛行員很有可能用強制電磁干擾導彈對付J…16A,或者渾水摸魚、偷襲預警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對方露出馬腳,等到攜帶強制電磁干擾導彈的F…46I脫離機群之後再發起攻擊。
早就在等待機會的J…16A沒有浪費機會,立即對前出的F…46I進行攔截。
空戰沒有多少懸念,等到F…46I的飛行員聽到導彈告警機發出的警報後,迎頭而來的SD…30空對空導彈已經進入自導距離,離擊中目標只剩下5秒。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印度飛行員根本來不及發射強制電磁干擾導彈,甚至來不及開啟導彈的保險裝置。
8點23分,8架肩負特殊使命的F…46I變成了在地面上燃燒爆炸的廢鐵。
空戰開始後,就沒有停下來的道理。
8點25分,J…16A機群從3個方向上進入印度領空(西北戰場上分成了帕米爾高原方向與巴基斯坦方向),以絕對優勢尋殲印度空軍的F…46I。
雖然在新德里與艾藻爾上空巡邏的E…17I預警機(由美國空軍的E…17A改進而來,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預警機之一)發現了行蹤詭秘的J…16A,並且指揮F…46I戰鬥機迎戰,但是空戰仍然沒有任何懸念。
視覺外空戰中,拼的不僅僅是攔截導彈,還有主動防禦系統。
面對迎面射來的印度導彈,J…16A機群不但沒有迴避,反而加速逼近。F…46I就不能這麼做了,在SD…30逼近之前,必須轉向逃逸。
一方追、一方逃,戰鬥不會出現第二種結果。
8點30分不到,恆河平原以北地區的制空權落入了共和國空軍手中。
最後關頭,印度空軍做出了最明智的決定,那就是讓緊急起飛的48架F…46I立即轉向返航,前往位於印度半島南端的空軍基地。
打不贏就逃,天經地義。
問題是,印度空軍主動撤退,等於把制空權拱手讓給了共和國空軍,更等於讓共和國空軍盡情轟炸溫迪亞山脈以北的印度軍事目標。
輕易奪取制空權之後,共和國空軍的大規模轟炸行動也開始了。
只是此次擔任主力的不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J…16A,而是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的經典之作——J…17A。
卷十 龍騰九天 第54章 中堅力量
如果說J…16是第五代制空戰鬥機中的巔峰之作,那麼J…17就是多用途戰鬥機的典範。
與J…16一樣,J…17在研製之初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有人”與“無人”之爭。美俄歐在研製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的時候,都出現過同樣的問題。”有人”戰鬥機更可靠,“無人”戰鬥機更經濟。各國的解決方案也不一樣,俄羅斯的Su…60在經過初期研究後、堅定不移的走上了“有人”道路;歐洲的EUA(先進輕型多用途戰鬥機)則堅持在“無人”道路上前進;共和國的J…17與美國的F…45則選擇了通用方案,即在設計的時候留下安放飛行員的空間。
直到中航集團接手研製工作,J…17的發展才有了定論。
雖然無人戰鬥機透過減少飛行員變得更加經濟,不但採購成本能夠降低20%左右,長期裝備的維持成本還能降低30%以上,但是無人戰鬥機的可靠性遠不如有人戰鬥機,在執行復雜任務時的有效性也遠不如有人戰鬥機。
在J…16的研製工作遇到麻煩的時候,成飛就在“有人方案”上下了很大功夫。
原因很簡單,如果J…16被定性為中型多用途戰鬥機,J…17的生存就將受到考驗,為了贏得空軍與海軍的訂單,必須擁有足以打動軍隊的優秀效能。此時,成飛考慮到了一個間接問題,那就是作為中型多用途戰鬥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