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虻ィ�度胩�螅���司�言に恪�
對陸軍而言,大肆炒作概念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藉機發展新型裝備。
事實上,在任何裝備都難以獲得支援的情況下,只有藉助炒作概念才有可能獲得研發裝備的必要經費。不但陸軍在這麼做,空軍也在這麼做,就連大權在握的海軍與備受關注的天軍都在這麼做。
更重要的是,在為軍事建設出力的不僅僅是政府,還有各大軍火集團。
裴承毅對此也算少有了解,就他所知,第三次軍事改革開始後的幾年間,光三堅集團就“無償”援助了共和國陸軍上百億元的科研經費。如果算上其他軍火企業提供的“無償”援助,共和國陸軍在這些年內大約獲得了1000億左右的科研經費,再算上出售二手裝備與幫助他國培訓軍事人員的收入,陸軍至少在裝備研製上投入了1500億元。雖然這點錢對於大批次採購武器裝備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但是對於開發幾種關鍵裝備來說,卻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總體而言,陸軍的建設受到了影響,但是戰鬥力並沒降低。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38章 戰鬥單位
毋庸置疑,這句話絕對不是在讚揚項鋌輝。
事實上,陸軍將領除了擔心戰鬥力下降之外,最大的擔憂就是位置不保。要知道,改變前有14個軍長,而改編後只有10個“戰鬥單位”。也就是說,就算平級調動,也將有4位軍長“失業”。因為整個指揮體系都在瘦身,加上下任總參謀長來自海軍,所以多出來的4位軍長很難獲得升遷的機會。說直接點,就是有4位軍長必須在達到最高服役期限之前退役。毫無疑問,哪怕是混得最差的軍長也不希望在必須退役之前退役。不管怎麼說,作為指揮幾萬名官兵的一軍之長,算得上是一方霸主了,肯定是很有事業心的人。對這些50歲左右的軍人來說,讓他們退役,等於奪走了他們的生活目標。沒人願意退役,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沒人支援新的編制體系。
針對這個問題,項鋌輝採用了各個擊破的策略。
嚴格說來,在推行軍事改共之前,項鋌輝就展開行動了。
印度戰爭結束後不久,項鋌輝就召開了陸軍高層會議,在宣佈即將啟動第三次軍事改革的訊息之後,他跟14個軍長逐個“談心”。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就在這個時候,項鋌輝就向凌雲霄、江晚承、羅少鵬、杜子歧與蹇柄彪等少將許願,保證他們能在改革之後繼續擔任軍長級職務,也就是“戰鬥單位”的指揮官。也就是說,這些人在改革初期反對進行編制改革,肯定是項鋌輝故意安排的,其目的無非是要藉此機會讓董承芳、唐應龍、曲茂康與蔡歲康等一批上了年紀的中將選擇退役,為年輕人留出發展空間。為了安撫這些中將,項鋌輝不但給予了他們足夠的榮譽,還讓他們先後晉升為陸軍上將。也就是說,讓他們取得了和平時期軍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軍銜。
對付將領只是一方面,要推動改革,還得讓全軍官兵心服口服。
2036年底,第一個“戰鬥單位”完成全部訓練之後,項鋌輝親自安排了一次高強度對抗演習,讓凌雲霄指揮的“戰鬥單位”對抗傅衛民指揮的39軍。因為“戰鬥單位”從誕生的那天開始就是為了進攻,所以演習中,凌雲霄主攻,傅衛民主守。
雖然這讓人覺得不太公平,畢竟39軍也是一支擅長進攻的部隊,但是仍然沒有多少人看好“戰鬥單位”,因為39軍的兵力是“戰鬥單位”的2倍,裝甲力量也多得多,在以防禦為主的情況下,有足夠的把握頂住“戰鬥單位”的進攻。
演習結果確實如此嗎?
根據當時的相關新聞報道,在僅僅持續了48個小時的演習中,“戰鬥單位”以毫無懸念的優勢擊敗了39軍。雖然報道中沒有提到具體情況,比如“戰鬥單位”如何取勝,39軍敗在什麼地方,但是“毫無懸念”足以說明問題,不是39軍的官兵沒有盡力,而是根本打不過“戰鬥單位”。
正是這次演習,解決了陸軍改革的主要問題。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其餘9支戰鬥單位陸續組建完成,並且接受了全套訓練。
到2040年底,10支戰鬥單位都已擁有完備戰鬥力。
因為按照新憲法的規定,陸軍主力部隊將不再承擔戰爭之外的其他責任,所以10個戰鬥單位全都部署遠離城市的陸軍基地內,其中4個戰鬥單位部署在海外(由凌雲霄指揮的第一戰鬥單位部署在巴基斯坦的拉合爾,由羅少鵬指揮的第二戰鬥單位部署在印度的維沙卡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