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部分(1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因為林嘯雷已經知道中東局勢不可能維持多久,所以早在去年就要求3支航母戰鬥群必須在今年年初形成戰鬥力。

當然,3艘“上海”級絕對算不上是盡善盡美的現代航母。

別的不說,作為一種排水量超過10萬噸的超級航母,在配備了輸出功率超過1000兆瓦的動力系統的情況下,最大航速竟然不到40節,絕對是一個敗筆。要知道,就算把動力系統的功率降低一半,在採用雙體、或者三體船型的基礎上,不但能夠把航母的可用甲板面積提高50%以上、讓航母的生存能力提高一倍以上,還能使其最大航行速度超過50節。如果採用更加高效的船型,在1000兆瓦動力系統的帶動下,甚至有望達到只有中小型戰艦才能達到的、超過70節的最大航行速度。雖然在某些人看來,作為艦隊核心的航母沒有必要跑這麼快,但是在現代戰爭中,艦隊的速度肯定是越快越好。

不說到達70節,在大中型護航戰艦的速度普遍向50節看齊的情況下,航母的速度沒有理由比50節慢。事實上,美國海軍已經在考慮為航母提速了。

與速度一樣,“上海”級的總體設計也飽受詬病。

也就是說,這只是一種過渡型航母。也正是如此,在與三家造船廠簽署了第三批3艘航母的意向採購合同之後,海軍要求重新設計,並且在承諾分批次採購12艘以替代其他所有航母的情況下,只承擔40%的設計費用,另外60%的設計費用由3家造船廠分擔。到裴承毅回到北京的時候,海軍不但與三大造船廠談妥了最後幾個條件,還將這種正在設計的航母命名為“重慶”級。

雖然沒有看到詳細設計方案,但是裴承毅相信,這絕對是一種劃時代的航母。

當然,因為連建造工作都沒開始,所以“重慶”級還是水中月、霧中花,對現實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在大肆建造航母的情況下,海軍並沒大肆採購護航戰艦。

用林嘯雷的話來說,在和平時期,只需要保證最低限度的護航力量,即一支航母戰鬥群只需要1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與1艘攻擊潛艇,沒有必要配備太多的護航戰艦。更重要的是,在不執行軍事任務的時候,甚至只需要為航母提供1艘巡洋艦與1艘驅逐艦,其他的戰艦可以留在港口內,或者進行正常維修。總而言之,只要不打仗,少造一點護航戰艦也沒什麼問題。

事實上,這麼做的關鍵目的就是要把錢用在刀刃上。

雖然護航戰艦的建造週期也不短,但是與航母比起來,那就是小兒科了。拿防空巡洋艦來說,1級巡洋艦的設計週期大概為12年,1艘巡洋艦的建造週期在3到4年左右,如果批次建造的話,則能控制在3年以內。驅逐艦的設計與建造週期在8年與3年左右,潛艇的設計與建造週期則在10年與4年左右。也就是說,在需要大規模擴充海軍的戰爭、也就是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再進行動員,大批次建造護航戰艦,也趕得上戰爭需要,不會對戰爭造成太大的影響。

當然,解決辦法不是不建造這麼簡單。

用海軍的話來說,最合理的應用護航戰艦是確保海軍戰鬥力的關鍵所在。而要最合理的應用護航戰艦,除了提高戰艦的在航率(執行任務的時間)之外,還得調整海軍的編制體系,打破條條框框,靈活組建航母戰鬥群,用最少的護航戰艦為最多的航母服務,從而最大限度的利用軍事資源。

在這方面,林嘯雷做得非常徹底。在他的安排下,海軍取消了艦隊體制,完全按照戰區制來靈活搭配航母戰鬥群。說簡單點,和平時期,所有戰艦都歸海軍司令部下設的作戰平臺管理辦公室管,只有在任務需要的時候,才把戰艦下放給各戰區的艦隊司令部,並且按照需求組建不同規模的戰鬥群。完成任務之後,指揮權歸還給海軍司令部。這套管理體系不但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作戰平臺,還能透過集中管理的方式,靈活調動保障物資,從而降低平常的維護保養經費。

得益於海軍艦隊編制體制改革,海軍航空兵,特別是艦載航空兵的編制也做了調整。

與艦隊的新編制一樣,航空兵也取消了以往的聯隊制,而是按照大隊與中隊,集中管理所有航空作戰力量,再根據需要分配航空作戰力量。也就是說,如果作戰強度不大,可能只在航母上配備48架、甚至24架戰鬥機,如果需要執行非戰鬥任務,則會在航母上配備更多的支援飛機,如果作戰強度很大,則有可能在航母還是配備72架、甚至96架戰鬥機。透過這種靈活的編制方式,能夠用最少的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