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空兵執行最多的任務。

到2040年底,共和國海軍在擁有9支航母戰鬥群的情況下,艦載機部隊的規模仍然維持在6支聯隊的水平上,既只有6個重型制空戰鬥機大隊、12個輕型多用途戰鬥機大隊與6個支援大隊。

問題是,艦隊與航空兵的編制體制不是沒有問題,而是有很大的問題。

在兵力規模不足的情況下不降低出動率,就等於提高了出勤率,從而使大部分裝備在和平時期得不到足夠的維護保障,並且會導致裝備加速老化。雖然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問題需要10年、甚至20年才會暴露出來,但是共和國在2035年經歷了印度戰爭,海軍大部分現役裝備均參加了印度戰爭,所以短短几年內,裝備老化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而問題最嚴重的就是海軍航空兵。

正是如此,在J…16與J…17的改進專案上,海軍才沒有與空軍爭搶。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海軍航空兵的首要問題不是購買多麼先進的作戰飛機,而是如何儘快搞到一批新的作戰飛機,以便讓那些過度使用的戰鬥機能夠得到正常維護,並且達到設計服役年限。

萬幸的是,這個問題已經引起重視。

從2040年底開始,海軍就加大了航空兵的採購力度,新訂購的作戰飛機肯定已經陸續交付。

雖然護航戰艦的老化程度也很嚴重,但是戰艦的設計壽命普遍在30年以上,比戰機的設計壽命長10年左右,所以戰艦的更新換代壓力暫時還沒有暴露出來,大部分戰艦至少還能服役5到10年。只要海軍能在最近幾年內採購更多的護航戰艦,就能有效解決戰艦老化問題。

對即將爆發的中東戰爭來說,海軍的壓力主要還是來自外界。

不管怎麼說,美國海軍擁有12支隨時可以調動的航母戰鬥群,而共和國海軍最多隻能動員9支航母戰鬥群。

要想打贏中東戰爭,就得保證海上航線暢通無阻。

要想達到這個目的,恐怕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印度洋北岸的眾多軍事基地上了。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44章 緊鑼密鼓

飛機降落在吉吉機場上的時候,裴承毅才翻到與天軍有關的資料。

因為物理實驗中心的很多尖端科研專案都與天軍有關,而且前面已經提到,天軍是第三次軍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所以裴承毅沒有格外關注天軍的建設情況,也不需要在這上面花多少時間。

不管怎麼說,天軍還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作戰能力。

更重要的是,就算天軍擁有貨真價實的戰鬥力,也派不上用場。

早在20年代末,也就是日本戰爭結束後不久,共和國與美國聯手推動全面銷燬核武器的時候,兩個超級大國就帶頭簽署了一份開放性質的國際條約,即《外層空間非軍事化國際公約》。雖然這份公約的實際約束力非常有限,比如所謂的“非軍事化”,僅指標對他國的進攻性軍事部署,而不針對保護本國的防禦性軍事部署,但是該條約明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攻擊太空軍事設施等於攻擊國土,也就是說,如果共和國在戰爭中攻擊了美國的軍用衛星,就等於攻擊了美國國土,等同於向美國宣戰。

雖然實際操作中,中美雙方都有意無意的踐踏這份國際公約,比如在印度戰爭中,共和國就用低功率鐳射器讓幾顆美國的軍事偵察衛星在透過印度上空的時候無法正常工作。又比如在馬島戰爭期間,美國也設法讓共和國的幾顆軍事偵察衛星無法在南大西洋上空正常工作。但是這類不會產生永久性損傷的破壞很難留下證據,不可能作為大國間開戰的理由。也就是說,這是攻擊太空軍事目標的底線,超過這條底線,即便雙方不願意交戰,也會受條約限制而不得不正式宣戰。

更重要的是,《倫敦條約》中明確規定,太空軍事目標為“戰略目標”。這個應俄羅斯的要求加上去的規定,實際上就是要利用倫敦條約阻止共和國與美國統治全球,或者說讓共和國與美國有所收斂。原因很簡單,現代戰爭中,取勝的關鍵就是奪取制高點,也就得癱瘓對手的軍事衛星系統;在太空目標得到國際條約保護的情況下,除非共和國與美國打算正面交戰,不然在處理地區戰爭的時候就得有所顧忌,從而為俄羅斯這樣的準大國提供表演發揮的機會。

可以說,從一開始,裴承毅就沒有考慮天軍。

事實上,因為天軍屬於準戰略部隊,所以裴承毅也沒有機會指揮天軍。

來到瓜達爾港,裴承毅才得知,袁晨皓已經安排好了聯合司令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