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獲得更好的前程,布呂歇爾在這個時候選擇返回軍校進行深造。也就是說,他因此錯過了緊接著爆發的半島戰爭,杜奇威在半島戰場上建功立業的時候,他卻在紐約州的美國軍事學院,也就是天下聞名的西點軍校內與一群比他小了20歲的年輕人寒窗苦讀。雖然這次進修,為布呂歇爾今後的晉升鋪平了道路,也為他後來提出軍事改革打下了基礎,使其取得的成就並不亞於杜奇威,但是錯過半島戰爭,讓他缺乏最為寶貴的東西,那就是與共和國軍隊交手的經驗。
在布呂歇爾看來,共和國軍隊再厲害,也是人的軍隊,而不是神的軍隊。
正是如此,布呂歇爾相信,只要是人類軍隊克服不了的問題,共和國的軍隊也克服不了。以他對美軍的自信,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共和國陸軍再厲害,也不可能在沒有基礎條件的情況下,用裝甲部隊攻打100多千米的軍事要塞。
收到杜奇威的警告時,布呂歇爾首先想到的就是杜奇威太謹慎了。
在他看來,共和國陸軍的偵察部隊出現在越過邊境線,進入凡省,不是說共和國陸軍準備向西攻入凡省,而是在該方向上佯攻,讓對手認為他們會在這邊發動進攻,然後從更加容易得手的南面進入土耳其境內。在向五角大樓彙報情況的時候,布呂歇爾就提到,共和國陸軍的第二戰鬥單位已經到達伊拉克的尼尼微省,距離土耳其不到200千米,雖然到達伊朗西阿案拜疆省的第一戰鬥單位距離土耳其不到100千米,但是考慮到地形因素,以及兩支戰鬥單位的名聲,共和國陸軍很有可能用第一戰鬥單位進行佯攻,用第二戰鬥單位從南面攻打哈卡里省,從而突破土軍的邊境防線。
基於這一判斷,布呂歇爾堅持認為應該在哈卡里省佈防,且防線朝向南面。
毋庸置疑,這是一件更讓杜奇威頭痛的事情。
天快亮的時候,杜奇威不得不透過五角大樓的參聯會,與布呂歇爾進行視訊會議。
在參聯會的將軍面前,布呂歇爾像是受到刺激的公雞,硬是想讓杜奇威相信,他的判斷絕對沒有錯。毋庸置疑,杜奇威也是個不會輕易讓步的將軍。雖然他不好當面指責布呂歇爾違抗命令,畢竟布呂歇爾是美國陸軍的大紅人,甚至有可能在5年之內成為參聯會的主要成員,但是在作戰問題上,杜奇威肯定不會讓步。
爭論到最後,兩人不得不相互讓步。
布呂歇爾同意在部署防線的時候,在凡省東面安排至少4個營,將戰役預備隊放在巴什卡萊(位於凡省東南部),並且在增援部隊到達之後,首先加強防守東部防線。杜奇威除了答應儘快安排歐洲軍團、也就是第1裝甲師與第3步兵師的其他部隊的運送工作之外,還答應在安排空中支援的時候,優先考慮歐洲軍團。
事實上,這是個沒有多大意義的結果。
對杜奇威來說,問題才剛剛冒出頭。布呂歇爾自作主張的行為,只是冰山一角,對於返回軍隊就獲得晉升、成為聯軍司令的杜奇威來說,除了戰場上的敵人之外,還得提防軍隊內部的敵人。說直接一點,布呂歇爾敢於與杜奇威對著幹,肯定得到了某些美軍高階將領的支援。
問題是,杜奇威還有足夠的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嗎?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85章 靈活戰術
隨著偵察技術越來越先進,戰場變得越來越透明。
30日凌晨,袁晨皓就收到了軍情局發來的訊息,得知美國歐洲軍團的2個旅已經到達土耳其東南地區,主力在哈卡里省駐防,部分部隊進入了舍爾納克省與凡省。軍情局沒有忘記提醒袁晨皓,美軍已經派出偵察部隊,大概發現了凌雲霄派往土耳其的偵察分隊,所以袁晨皓收到情報後聯絡了凌雲霄,並且越級向執行前進偵察任務的偵察分隊發出警報,讓他們提防美國同行的突然襲擊。
事情到這個時候還沒有結束。
到了30日清晨,袁晨皓正準備去吃早飯,軍情局發來了第二份情報。
美軍沒有面向東面佈防,而是面向南面佈防。更重要的是,美軍的主力部隊仍然在哈卡里省,並沒進入凡省。似乎料到袁晨皓會提出要求,軍情局在傳送這份情報的時候,把美國歐洲軍團司令布呂歇爾的個人資料也發了過來,並且明確告訴袁晨皓,這位陸軍中將已經跟隨美軍到達哈卡里。
看完布呂歇爾的資料,袁晨皓就不再感到驚訝了。
從個人能力上講,除了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之外,布呂歇爾不比任何一位美軍將領差。伊朗戰爭期間,在攻打阿瓦士的戰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