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英勇,榮獲榮譽勳章,被人稱為“小巴頓”。不出意外的話,數年之內,布呂歇爾就有可能成為陸軍參謀長(美國陸軍最高指揮官就是參謀長)。問題是,現在出了意外。雖然杜奇威“再服役”後仍然是陸戰隊上將,與美國陸軍沒有多少瓜葛,但是他的出現,讓布呂歇爾錯失了指揮聯軍作戰的機會,也就為今後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於一個急切需要獲得機會與把握機會的將軍來說,肯定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在沒有機會的情況下創造機會。
布呂歇爾沒有別的選擇,要想讓別人記住他,而不是記住杜奇威,不但要在戰場上證明他的才能,還要讓大家知道、是他糾正了杜奇威的錯誤、幫助美軍取得勝利。
從某種意義上講,布呂歇爾的處境與袁晨皓非常相似。
裴承毅復出之前,袁晨皓已經是共和國陸軍中公認的頭號年輕將領,極有可能在10多年後成為總參謀長。裴承毅復出,讓袁晨皓的重要性降低了一個級別,也讓他在軍隊中的威信降低了一個檔次。與布呂歇爾相比,袁晨皓有兩個極為突出的優勢,一是不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二是與裴承毅的關係非常密切。這兩個優努,讓袁晨皓採取了與布呂歇爾截然不同的應對措施,即透過支援裴承毅來獲得更高的軍事成就。
毋庸置疑,袁晨皓非常清楚布呂歇爾的想法。
在他看來,經驗豐富,深知共和國陸軍基本戰術的杜奇威肯定不會在部署防線的時候犯下如此嚴重的錯誤。換句話說,如果袁晨皓在杜奇威的位置上,肯定會讓布呂歇爾把防線對準東面,把主力放在凡省、至少應該放在凡省與哈卡里省交界處,絕不能把主力部署在哈卡里省、也就是防線的最前線。更重要的是,無論如何也不應該為了對付在伊拉克北部地區活動的第二戰鬥單位,而把寬大的左翼暴露在第一戰鬥單位的炮口下。
杜奇威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就只能是布呂歇爾一意孤行,沒把杜奇威的話聽進去。
也就是說,美軍的指揮系統出了問題,杜奇威的命令沒有得到執行。
這可不是小事,想明白這一點,袁晨皓就跟裴承毅通了電話。
“總而言之,現在的情況對我們非常有利。”袁晨皓先大致介紹了情況,“美軍防線左翼的漏洞太明顯了,非常容易突破,我們不應該錯過如此好的進攻機會。”
“會不會是杜奇威故意留下的破綻?”
“我也考慮過這一點,只是覺得不大可能。”袁晨皓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在希臘當局宣佈暫時終止與北約的一切關係之後,美國要想將歐洲軍團派往土耳其,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借道保加利亞的陸路,二是從義大利出海的海路。這兩條線路都不如從希臘前往土耳其便利,歐洲軍團很有可能無法及時到達土耳其,至少不可能超過我們之前的預測。也就是說,杜奇威手裡除了讓他無法相信的土軍之外,根本沒有可以供他調動的作戰部隊。如果土軍能夠擋住我們的進攻,布呂歇爾也不會出現在哈卡里了。由此來看,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不是杜奇威設下的圈套,而是美軍的前線指揮官與聯軍司令發生了矛盾,布呂歇爾沒有把杜奇威放在眼裡。”
螢幕上,裴承毅沉思了一陣,才點了點頭,說道:“你的分析很有道理,關鍵是我們該如何利用這個寶貴的機會。”
“有兩個選擇,一是搶先進攻,二是擴大進攻規模。”
裴承毅微微皺了下眉頭,示意袁晨皓繼續說下去。
“搶先進攻,就是讓凌雲霄將軍的第一戰鬥單位在今天晚上發起進攻,趕在美軍調整防禦部署之前撕開美土聯軍的防線,以最快的速度向西突擊,到達凡湖南岸,也就是第一階段進攻戰役的目標區域,完成戰略迂迴。”袁晨皓的話語非常有條理,也非常有分寸,“只要走到這一步,不管美軍是否主動撤退,我們都能在投入一個戰鬥單位的情況下,攻佔土耳其東南部的哈卡里省、凡省南部地區與舍爾納克省、錫爾特省、位元利斯省的東部地區,完成第一階段進攻戰役的作戰任務。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甚至可以將戰線再向西推進五十到一百千米,為第二階段進攻開啟局面。”
裴承毅沒有急著表態,而是等著袁晨皓說出第二個選擇。
“對我們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第一戰鬥單位能否及時發動進攻。實際情況是,西亞塞拜然省的基礎條件比我們瞭解的還要糟糕,而且我們不能指望伊朗軍隊。根據凌雲霄將軍發回來的報告,要想按照作戰計劃發動進攻,就得優先保證第一戰鬥單位作戰物資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