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杜奇威見了7次面,其中1次是在白宮,2次在位於新澤西州的民新黨總部,2次在CNN的電視臺,還有2次是在美國退役軍人聯誼會上(美國總統也是退役軍人)。除此之外,美國總統還與杜奇威秘密會晤了3次,而兩人只討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要不要出臺經濟刺激計劃。
顯然,杜奇威也認為應該刺激經濟發展。
更重要的是,就連CNN都認為,杜奇威肯定在此期間與總統達成了秘密協議,不然不可能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支援共和黨。
不管怎麼說,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高層沒人看好未來。
換句話說,美國當局在經濟崩潰與戰爭爆發之前,最終選擇了後者。
問題是,共和國這邊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與美國一樣,在2051年的時候,共和國的社會經濟一片紅火,根本看不出有問題。用當時的一些話來說,甚至有人認為,隨著共和國人口在2054年左右恢復增長,共和國將贏來新的黃金時期,由人口增長產生的刺激效應,至少能讓共和國的經濟持續增長30年,根本沒有必要擔心經濟會走下坡路。
顯然,實際情況遠沒有表現出來的這麼好。
在2051年春節之後,共和國當局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將存款基本利率下調了50個基點,到2051年6月底的隨後幾個月中,共和國的銀行存款基本利率連續數次下調,最終比年初降低了1。25個百分點。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大手筆”。
要知道,2051年的時候,人民幣已經是全球主要貨幣之一,是得到80多個國家承認與接受的貿易結算貨幣,也是國際金融界的主要參照貨幣。也就是說,從維護國家根本利益與國家的國際威望出發,共和國當局沒有任何理由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如此頻繁的調整基本存款利率。以當時的情況,人民幣的存款利率每調低一個基點(及百分之一個百分點),與共和國有著密切貿易往來、特別是把人民幣當成主要外匯儲備的國家就得把存款利率下調至少兩個基點。對這些國家來說,這麼做無疑是在已經“過熱”的經濟上澆油,從而使其經濟更熱,最終導致經濟危機。
更重要的是,共和國當局連續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表明共和國經濟發展出了問題。
與美國不同的是,共和國中央政府的重大決策仍然缺乏足夠的透明度,在政府公佈訊息之前,外界只能猜測。
當然,與以往相比,在政治改革之後,政府的透明度提高許多。
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須在每年的7月份向全體代表大會提交工作報告,並且詳細解釋每一項財政開支,從而使共和國政府的政策不再有秘密可言。當然,與美國相比,只是具有一定的延時性而已。
到了2051年7月,隨著新的財年度到來,共和國的經濟問題終於暴露了出來。
在2050財年度,共和國中央政府的實際財政收入比預算收入低了近8%個百分點,即便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仍然在7%左右,但是財政收入降低,已經表明共和國的社會經濟出了大問題。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導致財政收入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國內第三產業萎縮。
顯然,這絕對是經濟危機的先兆。
自從紀佑國發起產業結構調整,共和國的國內市場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第三產業得到迅猛發展。到2040年的時候,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由2010年的40%提高到了70%左右。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為,直到2040年,共和國才真正邁入了發達國家行列,因為按照某些國家的標準,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佔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生產能力是否發達的重要標誌。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只有生產力足夠發達,才能用最少的勞動力生產出足以滿足全社會的物資財富,從而讓更多的人從事服務行業,也就是第三產業。在得到公認的發達國家中,第三產業的比重均在70%左右,最低不會低於65%,最高接近80%,而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第三產業比重均在50%左右。
第三產業萎縮只能說明,共和國的國內市場開始萎縮。
正是如此,在2051年初,共和國當局才會降低人民幣的存款利率,刺激經濟發展。
至了2051年7月,刺激政策擴大到了赤字開支。在當月批准的2051財年度財政預算中,赤字高達17%,是自2035年以來,赤字最高的一年。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10多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