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些年的損失,所以真正願意花錢上太空,而且是花掉2000萬上太空的,也就不過萬把人而已。

當然,誰也不能懷疑社會進步的能力。

到2049年初,共和國的人均國民產值已經突破了百萬大關,並且以每年7%的速度增長,預計在未來10年之內還會增長一倍。如此一來,到50年代末,即便是小白領,在社會保障健全的情況下,也能用幾年的積蓄去體驗一下太空生活。

更重要的是,隨著市場規模擴大,票價肯定會降下來。

如此一來,到時候的“太空十日遊”與21世紀初的“歐洲七日遊”差不多。

實際上,在2045年,“瓊樓工程”就實現了盈虧平衡。根據2048年的財報,該工程的毛利已經突破10%。

總而言之,民用航天市場擴大了,軍用技術肯定獲益匪淺。

別的不說,為了降低民用航天的成本,“瓊樓工程”就在磁感應推進系統上投入了鉅額科研經費。要知道,如果磁感應推進系統獲得成功,並且具備了取代使用氫氧發動機的運載火箭的能力,那麼民用航天發射成本還會降低一大截,達到與21世紀初航空飛行成本相當的水平。如此一來,上太空就不是什麼難事了。毫無疑問,磁感應推進系統正是空天戰機的關鍵子系統,從某種意義上講,該推進系統能否開發出來,直接決定了空天戰機能否走上戰場。

與“瓊樓工程”相關的,還有包括材料、生物、醫藥在內的眾多尖端技術。

非常可惜的是,在這麼重要的領域,美國的步伐又慢了一拍。

不是美國當局不知道航天的重要性,而是在相關技術上落後得太多。

別的不說,美國推廣可控聚變核電站的時間就比共和國晚了大約5年,而全面普及的時間更是比共和國晚了10年以上。如此一來,在航天發射成本上,美國根本無法與共和國競爭,也就不可能像共和國那樣去搞一個註定要耗資幾十萬億元的航天專案,因為美國這麼搞的話,花費至少是共和國的10倍,別說美國的企業承受不了,就算集中美國的國力,也不一定能夠支撐起如此龐大的工程。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美國真的跟上來,搞一個相似的計劃,那麼“瓊樓工程”很有可能成為共和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即成為壓垮美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正是如此,在共和國大搞民用航天工程的時候,美國推出了“馬爾斯計劃”,即登陸火星,並且在火星上建立科學考察站的計劃。

雖然看上去更加遙遠,而且更加“先進”,但是把幾個人送上火星與在近地軌道上建立可以容納數千人的巨型空間站相比,艱難程度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

實際上,後來共和國也椎出了“廣寒計劃”,即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就是在向美國的“馬爾斯”計劃叫板,迫使美國加大航天投入。

可以說,美國最後一個擺脫大蕭條,就與雙方在航天領域的殘酷競爭有關。

根據後來解密的一些資料,在2040年之前,共和國當局在航天領域的投資在25萬億元左右,而美國在該領域的投資大概在7萬億美元左右。雖然按照2040年匯率計算,共和國的投入還要稍微多一點,但是以兩國綜合國力,特別是大蕭條期間的經濟狀況來看,美國受到的壓力肯定超過了共和國,而且相當於共和國的2到3倍。

據王元慶的秘書焦魃山在後來回憶,當時王元慶有過用經濟打垮美國的想法。

當然,這也只是想法,美國用經濟手段幹掉了前蘇聯,自然不會敗在共和國的經濟打擊之中。

問題是,這種全面競爭絕對不是誰想停就能停得下來的。

雖然2041年的中東戰爭讓共和國與美國當局都吃到了苦頭,也對愈演愈烈的中美冷戰產生了遏制作用,但是好幾年過去了,共和國與美國都緩過氣來,民眾也基本上忘記了戰爭的影響。

共和國當局在這個時候高調出手,等於向美國下了挑戰書。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58章 高階之爭

從規模上講,2049年的範保羅航展重新整理了近20年來歐洲防務展的紀錄。

雖然很多人認為,受法國對外政策影響,美國的航空裝置製造企業,特別是與軍火生產有關的企業不會參展,或者會縮小參展規模,但是到範保羅航展舉行的時候,美國企業不但沒有縮小規模,反而擴大了規模。拿美國航空製造業巨頭波音公司來說,不但帶來了大量民用航空產品,還帶來了很多軍事展品。

用歐洲新聞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