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這一爭論也許會貫穿契力亞科夫的整個執政生涯。
問題是,大戰爆發的態勢已經十分明顯,在沒有主導權的情況下,不管是契力亞科夫還是喬德諾維奇,都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讓俄羅斯當局定策,所以在這一年多內,兩人都在積極行動,希望自己的主張得到支援。
不管怎麼說,這兩位俄羅斯最有影響力的大人物都在為國家利益奮鬥。
只是在兩人之外,事情就沒有這麼簡單了。按理說,俄軍將領應該鼎力支援軍人出身的總統,而俄聯邦政府官員則應該支援文職出身的副總統,可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主戰的喬德諾維奇獲得了軍隊的支援,而主和的契力亞科夫得到了官員支援。歸根結底,這也是利益使然的結果。只是在眾多高官要員中,總理伊柳申科的態度最曖昧,也最重要。在兩方僵持不下的情況下,伊柳申科的態度顯得至關重要。非常可惜的是,在俄羅斯的政治框架結構中,總理往往是沒有明確政治主張的騎牆派政治家,或者說是行政管理人員。伊柳申科也不例外,在契喬之爭中,他一直沒有表明態度。
受此影響,一年多下來,俄羅斯除了備戰,還是備戰,卻沒有搞清楚備戰的目的。
直到2057年7月中旬,隨著共和國國家元首與中央政府換屆選舉塵埃落定,契力亞科夫與喬德諾維奇才達成共識,無論如何,都得儘快定下基本戰略,不能繼續在大方向上的選擇上浪費時間了。
可以說,共和國的換屆選舉,逼迫俄羅斯當局當機立斷。
問題是,如此重大的戰略決策,絕對不是一錘子買賣,即便已經爭論了一年多,在落音之前,兩大利益集團仍然會做最後的較量。
從8月6日夜間到7日凌晨的這次會議,將俄聯邦高層內部鬥爭推向了巔峰。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16章 關鍵決策
天快亮的時候,激烈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將近14個小時,參會人員不但疲憊不堪,還漸漸失去了耐心。
“前幾天,與美國國防部長單獨會面的時候,史塔克就明確提到,如果沒有我們的全力支援,美國不可能在戰爭中取勝,而美國國會議員絕對不會讓美國捲入一場註定要失敗的戰爭。說直接一點,如果戰爭爆發,而美國當局看不到取勝希望的話,美國國會很有可能以彈劾總統的方式退出戰爭,變相承認戰敗。”草草吃過早飯,會議再次開始後,國防部長楊基奇率先發言,而且直接丟擲了重磅炸彈,“毋庸置疑,美國會失去霸主地位,但是能夠儲存國力,為二十年後復興打下基礎。非常可惜,我們沒有這麼好的條件,美國戰敗,等於承認了中國的霸主地位。更重要的是,中東戰爭之後,中國一直在積極備戰,必須合理利用儲備了近二十年的戰爭力量,不然中國當局無法向國民交代,而因此導致的社會矛盾也無法化解。說直接點,美國投降,不等於戰爭不會爆發,戰爭肯定會爆發,只是規模大小與時間早晚的問題。我們的裝甲部隊開進阿斯塔納,將哈薩克總理送進總統府的那一天,我們就成了中國的敵對國。除了美國,只有我們值得讓中國大動干戈,也只有我們才能消耗掉中國軍火庫裡堆積如山的戰爭物資。即便與美國聯手,我們也沒有十成勝算,單獨迎戰,戰敗將比我們任何人想像的還要來得快。”
楊基奇的話剛剛落音,巨大的會議室內頓時沸騰了起來。
讓眾多參會人員感到驚訝的不是楊基奇的論調,而是他的立場。眾所周知,楊基奇是契力亞科夫一手栽培的得力部下,也是眾多政府高官中與總統關係最密切的一個,更是契力亞科夫最主要的支持者。在此之前,楊基奇一直堅持務實方略,即俄羅斯沒有必要替美國出頭。即便在半個小時前,也就是中途休會去吃早飯之前,楊基奇仍然堅持認為,俄羅斯應該堅守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避免過早捲入中美之戰。
肯定發生了什麼重大事情。
如果沒有發生大事,楊基奇不可能在吃頓早飯的功夫改變基本政治立場。
明白這個道理後,參會人員紛紛將目光轉向了契力亞科夫,而且沒人搶先發言,都等著總統開口。
“才剛收到的情報,中國高層很有可能在戰爭問題上做出了重大決策。”契力亞科夫的語氣非常平靜,彷彿提到的只是雞毛蒜皮的事,“雖然暫時還不清楚具體情況,但是在過去幾年間,中國當局也在戰爭問題上猶豫不決。根據得到確認的情報,去年年初,中國當局就差點做出主動挑起戰爭的決策,一年多下來,中國的政治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裴承毅出任國家元首就能證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