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部分(1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簿兔揮忻攔�>�茄�酆竦牡自蹋�荒芤攬亢俠磧行У木�輪貧扔臚晟瞥浞值惱角白急咐疵植拐庖蝗鋇悖�傭�滌幸恢ё愎磺看蠛>�瞬哦遊欏�

當然,僅僅培養人才是不夠的。

為了能夠讓新建造的戰艦儘快形成戰鬥力,在下達建造訂單的時候,海軍調整了部分戰術指標,明確要求第一批次的HH0001採用成熟的指揮與控制系統,連反潛系統的操作平臺也要與反潛驅逐艦做到通用。這麼做的最大好處,就是讓那些應徵入伍的退役人員,以及動員起來的預備役官兵能夠迅速掌握戰艦,並且駕船出海。

得益於模組化設計與建造技術,這一改動並沒對建造工作產生太大影響。

按照共和國海軍司令部提交給總參謀部的動員報告,最遲4月底,新增42艘HH0001型反潛護衛艦就能形成戰鬥力。

當然,HH0001的效能確實有限,在執行艦隊作戰任務的時候,肯定有問題。

為此,海軍提出了一套可行的解決方案,即由1艘具備編隊指揮能力的反潛驅逐艦與數艘反潛護衛艦組成反潛編隊,由1個或者數個反潛編隊組成反潛艦隊,或者伴隨其他艦隊作戰,從而形成全面有效的反潛力量。因為反潛驅逐艦的排水量都比較大,可以比較方便的增添編隊指揮系統,從而獲得指揮其他戰艦的能力,所以這個方案能夠迅速付諸實施,並且收到效果。事實上,後來所有的HH0001都是以編隊的方式執行反潛任務,因為反潛驅逐艦的建造速度跟不上作戰要求,而且在後方的護航行動中,10000多噸的反潛驅逐艦簡直是大材用,所以共和國海軍後來還對幾個批次的HH0001進行改進,增添了編隊指揮系統,使其成為護衛艦領艦。

按照海軍的計劃,到4月底,42艘HH0001與7艘反潛驅逐艦組成7支反潛編隊,跟隨兩棲艦隊參加攻打馬里亞納群島的作戰行動。因為這7艘反潛驅逐艦均來自兩棲艦隊,所以只需要改進增添指揮系統,不用從其他艦隊調遣戰艦。這麼做還有一個明顯好處,即便於指揮協調。

不管怎麼看,由49艘戰艦組成的7支護航艦隊都不可小覷。

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沒有哪場戰爭有如此高的反潛作戰要求,更沒有哪場戰爭需要組建專門的反潛護航艦隊,因此也就沒有可以借鑑的反潛作戰經驗,但是根據計算機模擬分析得出的結論,在潛艇的戰術效能並無本質提高的情況下,反潛護航艦隊的作戰戰術也沒有本質上的變化。準確的說,是對反潛護航艦隊的戰術需求沒有本質性的改變,仍然可以沿用已有的經驗。

理論上講,潛艇與反潛戰艦的鬥爭,就是速度的鬥爭。原因很簡單,在任何時期,只要潛艇被反潛戰艦盯上,逃脫的機率都非常小,反敗為勝的機率更是微乎其微。根據美軍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北大西洋反潛作戰的統計總結,只要被反潛戰艦盯上,超過95%的潛艇會敗下陣來,大約80%的潛艇會被反潛戰艦擊沉。更重要的是,如果潛艇能夠順利發起攻擊,反潛戰艦將變得毫無價值。由此可見,潛艇要想生存,就得趕在被反潛戰艦發現之前逃走。同樣的,反潛戰艦要想取勝,就得趕在潛艇發起攻擊之前將其發現。由此可見,這就是一場速度競賽,看誰先發現誰。

受此影響,反潛作戰效率與作戰距離成正比。

由此可知,反潛戰艦的保護範圍與距離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從理論上講,反潛戰艦的數量與船隊的規模並不是線性關係,而是隨著船隊規模擴大而相對減少。因為護航戰艦的掩護範圍有限,即便算上艦載反潛巡邏機,也得考慮巡邏機的掩護範圍,所以不是船隊規模越大越好,而是有一個最佳比例。按照共和國海軍用計算機模擬分析得出的結論,由6艘反潛護衛艦掩護一支由50艘商船組成的船隊,可以使反潛戰艦的作戰效率最大化。當然,這是在低強度作戰環境下的標準,而在高強度作戰環境下,如果反潛戰艦的數量不變,則要縮小反潛區域,即縮小船隊規模。

當然,這個理論並不適用於兩棲艦隊。

原因很簡單,兩棲艦隊是艦隊,而不是船隊。除了擁有其他反潛艦艇,比如具備反潛作戰能力的多用途驅逐艦與巡洋艦之外,兩棲攻擊艦、以及擁有寬大飛行甲板的兩棲登陸艦都是比較理想的反潛作戰平臺。在必要的情況下,兩棲攻擊艦甚至能夠攜帶數十架反潛巡邏機執行反潛作戰任務(大戰中後期,隨著共和國海軍的攻擊潛艇進軍北大西洋,美國海軍的不少兩棲攻擊艦就扮演起了護航航母的角色),因此在兩棲艦隊中,反潛護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