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的美軍防空部隊與防禦系統擊落與攔截各類目標近6萬個,其中攔截系統攔截的超過5萬個。即便這一戰果有些水分(共和國天軍在戰後只承認不到20%的巡航導彈被美軍攔截,而當時能夠進入美軍防禦系統攔截範圍的只有戰略轟炸機投射的巡航導彈),減半計算的話,也足以證明簡化後的巡航導彈確實存在嚴重的效能缺陷。

問題是,在戰爭期間,保證產量永遠比保證質量重要得多。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生產的“黑豹”坦克被共認為最優秀的中型坦克,效能遠遠超過了蘇聯的T…34。可是其產量卻比T…34低得多,即便不考慮因為過於精密導致較高的故障率,1輛“黑豹”都要面對近10輛T…34,這樣的數量差距,足以讓任何效能優勢變得蕩然無存。

當然,效能上的缺陷也不能迴避。

由此可見,戰爭期間,共和國陸續淘汰了巡航導彈,用使用相對簡單的非制導彈藥與動能彈藥的空天轟炸機取代了戰略轟炸機,也與巡航導彈本身的缺陷、特別是在保證效能的前提下難以大幅度提高產能有很大的關係吧。

只不過,誰也不能否認,這11天的轟炸取得了決定性的戰果。

別看只轟炸了5000多個目標,而且其中半數以上都是移動目標,即車輛、艦艇,而不是基礎設施,可是千萬別忘了,轟炸範圍就那麼大,即便算上所有島嶼,馬里亞納群島的陸地面積也就只有1000平方千米出頭,與一座擁有500萬人口的城市的城區面積差不多,而在這麼一座城市內,真正值得轟炸的軍事目標與重要基礎設施肯定不到5000個,甚至不會超過500個。

從共和國天軍公佈的轟炸結果來看,在這11天的轟炸之後,馬里亞納群島上的美軍軍事基地基本上全面癱瘓。說的準確一點,是暴露在地面上的基礎設施全部被摧毀,或者失去了修復價值。也就是說,天軍按照計劃完成了轟炸任務。雖然以當時的情況,共和國的情報系統肯定掌握了部分美軍地下設施的情報,而且天軍也有對付地下設施的彈藥,但是從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來看,天軍並沒轟炸島上的地下設施。

可以說,這算得上是個比較大的失誤。

要知道,對登陸部隊來說,真正的威脅肯定不是來自地面,而是來自地下。

從戰術上分析,登陸之前,共和國海軍肯定得奪取制海權,至少要在登陸期間掌握制海權,不然運送登陸部隊的兩棲艦隊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陸戰隊上岸之後的進攻行動也得不到保證。以共和國海軍、以及陸戰隊的火力,能夠發起登陸戰役,就有足夠的能力摧毀島上的軍事設施,準確的說,是地面軍事設施。別的不說,只要有一支航母戰鬥群的護航戰艦在登陸場附近活動,就能用艦炮摧毀馬里亞納群島中任何一座島嶼上的地面軍事設施。相對而言,美軍的地下設施都很堅固,不是海軍與陸戰隊的戰術武器所能對付的,肯定得使用大威力武器,而這也正是戰略轟炸機的強項。

事實上,陸戰隊上岸後,最大的威脅就來自地面以下。

後來為了這件事情,天軍還處理了幾個專門負責戰術規劃的高階參謀。

不管怎麼說,這個失誤讓海軍與陸戰隊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在轟炸機全力出動的時候,海軍的太平洋第一艦隊與第三艦隊也已開赴戰場,第一艦隊在馬里亞納群島西部海域活動,第三艦隊則在北面的火山群島海域活動。如此一來,相對較弱的第三艦隊就能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掩護,而第一艦隊則擔負起了奪取制海權、以及支援陸戰隊上岸的重任,同時還得在戰役開始前,為兩棲艦隊與運輸船隊清除航線上的威脅,確保登陸部隊到達戰場。

讓人有點無法理解的是,美國海軍並沒採取相應行動。

直到5月7日,美軍太平洋艦隊的第三艦隊、第五艦隊與第七艦隊都沒有出現在馬里亞納群島海域,其中第三艦隊在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之間的南太平洋上掩護運輸船隊,第五艦隊在北太平洋上保護正在阿留申群島上施工作業的工程部隊,第七艦隊則退到珍珠港、整編才剛動員起來的預備役官兵。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美軍沒有出動艦隊,與共和國海軍爭奪制海權的意思。

當然,這並不表示美國會放棄馬里亞納群島。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美軍沒有派艦隊過去,與戰況有直接關係。即在共和國天軍轟炸機部隊的威脅下,美國海軍不敢讓艦隊貿然靠近馬里亞納群島。不管怎麼說,如果100多架轟炸機同時出動,再加上幾艘神出鬼沒的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