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海攻擊能力的J…22戰鬥機,所以有人為其取了這個綽號)。就算在之前的行動中,即打擊紐西蘭的主要目的就是癱疾美軍部署在紐西蘭的岸基航空兵,為第二主力艦隊免除空中威脅,從而集中艦載航空兵掩護第一主力艦隊。也就是說,在只用1支主力艦隊對付美軍第三艦隊的時候,反而使防空強度提高了1倍。問題是,這也等於將打擊能力降低了一半。在繼續提高防空強度已無明顯意義的情況下,這麼做肯定得不償失,對艦隊的作戰行動沒有任何幫助。

大戰結束之後,都有很多人認為,如果當時第二主力艦隊一同迎戰美軍第三艦隊,這場西南太平洋戰場上規模最大的海戰的結果肯定會有所不同,而且由此收穫的戰果,很有可能改變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程序。

不管這種說法是否正確,這場海戰的大體結局並不會因此而改變。

戰鬥在2月2日凌晨5點30分開始,發起攻擊的是美軍第三艦隊。因為美軍艦隊高速突擊的時候,反潛戰艦無法有效監視周圍海域,而且發出的噪音在幾百千米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所以在美軍第三艦隊出動艦載戰鬥機之前大約15分鐘,第一主力艦隊就在接到潛艇發出的警報之後加速向西南方向挺進。從雙方的作戰記錄來看,當時美軍第三艦隊與共和國海軍第一主力艦隊的距離不是1500千米,而是大約1450千米。

與艦載航空兵一同發起攻擊的還有後方的岸基航空兵(美國海軍將部署在海上基地上的航空兵也歸為岸基航空兵)與艦隊裡的遠端制海力量,雖然反艦導彈的飛行速度要比戰鬥機快得多,但是考慮到共和國主力艦隊擁有強制電磁干擾系統,而且主力艦具有更好的電磁遮蔽能力,也就能夠更加隨意的使用強制電磁干擾系統(從理論上講,在防禦作戰中,主力艦能夠完全抵抗強制電磁干擾系統的影響),所以美國海軍艦隊沒有讓護航戰艦延遲發射反艦導彈,而是在同一時間發射反艦導彈。

如此一來,首先到達、並且發起攻擊的將是美國海軍戰艦發射的重型反艦導彈。

事實上,在攔截美軍戰艦發射的重型反艦導彈的時候,第一主力艦隊並沒使用強制電磁干擾系統。

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當時起到關鍵作用的正是8艘主力艦上的新式攔截系統。

從美軍的作戰記錄可知,當時美軍3支艦隊裡的數十艘護航戰艦總共向第一主力艦隊投射了1800多枚重型反艦導彈,而且都是速度在20馬赫以上的最新一代反艦導彈,威力不可小視,數量更是驚人。

以第一主力艦隊的區域防空能力,只能在區域防空中攔截600枚反艦導彈,加上各艦的攔截系統,能夠對付1000到1200枚反艦導彈就算非常不錯的了。如此一來,第一主力艦隊就只能用強制電磁干擾系統來對付剩餘的反艦導彈。因為強制電碰干擾系統會對艦隊裡的防空戰艦構成毀滅性的影響,即讓防空戰艦喪失區域防空能力,所以等到美國海軍的攻擊機群到達的時候,除了需要對付J…22戰鬥機組成的空中防線之外,幾乎不用考慮艦隊防空戰艦的影響,也就能讓攻擊效率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如果第一主力艦隊僅能用強制電磁干擾系統進行抵抗,在美軍接二連三的攻擊面前,肯定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反擊,也就無法讓900千克級電磁炮發揮威力。

顯然,這就是美軍的如意算盤,用持續不斷的打擊拖垮第一主力艦隊。

問題是,第一主力艦隊肯定沒有這麼脆弱。

可以說,這場戰鬥最直接的反映出了主力艦沒有配備區域防空系統的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這場戰鬥讓外界知道了“秦”級主力艦的的強大攔截能力,即被共和國海軍命名為“梅杜沙”的新式攔截系統。

用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來為這套系統命名,足見其特殊性。

從這個名字,也大致能夠猜出其作戰原理。整套系統的核心是一種被稱為“智慧反射球”的能量分配與控制裝置,作戰時,在接到艦隊防空警報,並且估算出艦隊的區域防空系統無法攔截全部來襲目標,而且剩餘目標超過主力艦末段攔截系統的最大攔截能力之後,主力艦上的中央計算機就會啟動“梅杜沙”,首先將“智慧反射球”發射到大約20000米的高空。因為“智慧反射球”上配備了動力系統,以及高精度的方位控制系統,所以能夠伴隨戰艦活動,並且一直呆在戰艦的頭頂上空。在目標進入攔截區域之後,主力艦啟動中央鐳射發生器,並且將鐳射束投向“智慧反射球”,利用電壓控制的透光度高達99。9999%的高透明度可塑透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