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雖然在過去15年間,共和國陸軍把建設重點放在了擴大規模與夯實基礎上,即加強預備戰鬥單位的戰鬥力,提高預備役與民兵的練水準、儲備更多的軍事人才,並沒對編制體系做太大調整。而在裝備建設上,共和國陸軍也比較保守,即按照擴大規模與增強戰時動員能力的要求,加強戰略儲備體系,把裝備數量的重要性提到了質量之上。但是作為全球頭號陸軍,共和國陸軍的改革工作從來沒有停止過,也沒有鬆懈過。與共和國海軍一樣,在探索新戰術的道路上,共和國陸軍選擇了厚積薄發的基本戰略,即在積極探索的基礎上,並且不輕易採取行動,把行動放在戰爭期間,利用戰時體制的便利條件,將前期積累起來的資本爆發出來,最大限度的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這一策略也無可厚非,畢竟軍事改革難以做到保密,也就不能過早示於人。

當然,這一策略的問題也比較突出,那就是在戰爭初期,至少在開戰後一年之內,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力不大可能大幅度提升,因此除了加大兵力、擴大部隊規模之外,共和國陸軍很難以提高部隊戰鬥力的方式來壓垮敵人。

事實上,這就是袁晨皓延遲第二輪進攻戰役發起時間的根本原因。

第一批到達俄羅斯的美軍就相當於共和國陸軍的2個戰鬥單位,而到5月22日,也就是第二輪進攻戰役開始的時候,已經有6個美國陸軍師到達俄羅斯,其中最先到達的2個師已經進駐基洛夫,讓俄軍將部署在基洛夫的2個裝甲師與2個機步師派往烏里揚諾夫斯克與喀山,加強中部防線。第二批到達的2個美國陸軍師也正在開赴羅斯托夫的途中,預計將參與俄軍在戰線南方的反擊作戰行動。由這一部署大致可以推斷,第三批到達的2個美國陸軍師很有可能被派往伏爾加格勒,成為守城的中堅力量,而正在橫渡大西洋的第四批美國陸軍部隊會留在羅涅日夫或者梁贊,充當戰役預備隊。

雖然美軍在部署作戰部隊的時候犯了大錯,但是陸續到達的8個美軍師的戰鬥力相當於共和國陸軍的6個戰鬥單位,而袁晨皓初期計劃投入的進攻部隊只有8個戰鬥單位。考慮到美國還有可能向俄羅斯增兵,所以袁晨皓至少得向前線增派8個戰鬥單位。如果考慮到新編戰鬥單位的戰鬥力,最好再準備2個戰鬥單位,並且把戰線後方的非戰鬥與次要戰鬥任務交給盟國軍隊。正是如此,在推遲戰役發起時間的時候,袁晨皓將投入的作戰部隊一路增加到了18個戰鬥單位外加18個盟國師。

問題是,增兵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

不管怎麼說,從20年代的半島戰爭開始,共和國陸軍就不再靠兵力取勝。可以說,在半島戰爭之後的所有區域性戰爭中,共和國陸軍從來沒有取得過兵力優勢,也很少在進攻戰役中投入超過敵人的兵力。

由此可見,增兵只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對袁晨皓來說,在增兵之後,還得做好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調整戰役目的,甚至調整整個戰役行動。

別的不說,美國陸軍參戰,袁晨皓肯定要重新衡量戰爭計劃的可行性。

換個角度看,即便袁晨皓不去調整戰役目標,裴承毅也會提醒他。以當時的情況,袁晨皓在發起第二輪進攻戰役的時候,首先就得搞清楚,到底是把俄軍當成主要打擊物件,還是給美軍來個下馬威。也就是說,有沒有必要集中兵力,打幾場專門針對美軍、以消滅美軍有生力量為主的戰鬥。

可以說,這也正是袁晨皓與裴承毅的最大分歧。

站在袁晨皓的立場上,肯定想重創美軍。原因很簡單,給美軍來個下馬威,消滅幾萬美國大兵,就能讓狂妄的美國當局認識到,哪怕是全力以赴的支援俄羅斯,美國陸軍也改變不了大陸戰場的局面,只會使成千上萬的美國大兵成為俄羅斯的陪葬品。雖然這很難使美國當局回心轉意,即美國當局不會因為第一次交手遭到慘敗就不再向俄羅斯派兵,但是肯定能讓美國當局重新審視俄羅斯戰場上的作戰行動,讓美國陸軍花更多的時間制訂計劃,甚至能夠在美俄中間製造點矛盾,從而耽擱美國的出兵行動。只要能夠減緩美國陸軍作戰部隊到達俄羅斯戰場的速度,共和國陸軍就有機會在美軍扭轉戰局之前打到莫斯科,哪怕只能把戰線推進到梁贊,也能讓美國當局認識到,俄羅斯已經戰敗,繼續出兵沒有任何意義,從而以相對圓滿的方式結束大陸戰爭。

袁晨皓有這樣的想法也可以理解,畢竟在裴承毅插手軍事指揮後,他的首要身份不再是總參謀長,而是大陸戰區司令。

看得出來,袁晨皓的這一立場嚴重缺乏大局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