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聖誕島之外,還要派遣作戰艦隊進入東太平洋,掌握制海權,為進軍美州大陸做準備。正是如此,在陸戰隊攻打聖誕島的時候,海軍也派出了3支作戰艦隊(其中2支為主力艦隊,而且都是以“漢”級主力艦為核心的主力艦隊)參與作戰行動。
即便如此,聖誕島爭奪戰仍然打得非常激烈。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在聖誕島爭奪戰中,共和國的情報機構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即對守島美軍的兵力估計嚴重失真,當時島上大約有5萬美軍,而軍情局的評估資料是不到3萬人。當然,這也不能完全責怪情報機構,畢竟沒有任何情報機構能夠保證提供的情報沒有任何問題。從美軍的部署來看,導致情報失真的主要原因是在烏波盧島戰役之後,至少有1個陸戰師的兵力留在了聖誕島,沒能到達烏波盧島(正是如此,烏波盧島爭奪戰才在45天內結束)。
總而言之,這個失誤,讓聖誕島攻防戰的時間由計劃的50天延長到了105天。
毋庸置疑,在這座島嶼上,共和國陸戰隊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根據陸戰隊的作戰記錄,在最後一批美軍投降的時候,總共有14562名陸戰隊官兵傷亡,其中陣亡4227人,傷殘近萬人。雖然與美軍的傷亡數字比起來,共和國陸戰隊的傷亡數字並不大,但是與之前的島嶼爭奪戰相比,共和國陸戰隊在擁有兵力優勢、火力優勢與制海權的情況下,仍然付出了這麼慘重的代價,肯定與情報有很大的關係。
受此影響,陸戰隊將第三集團軍攻打拉羅湯加島的行動推遲了2個月。
事實上,這一變動已經導致陸戰隊在2061年的戰略計劃難產,或者說不得不調整該年度的進攻作戰行動。
當然,調整作戰行動不是沒有意義,至少拯救了成千上萬名陸戰隊將士的生命。
根據戰後公開的資料,在2060年初,軍情局估計拉羅湯加島,也就是南庫克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上只有大約1萬名美軍官兵,而且大都是非戰鬥人員,畢竟在此之前,拉羅湯加島只是美軍在南太平洋上的次要軍事基地,除了為遠端海上巡邏機服務之外,主要就是為執行破交作戰的攻擊潛艇提供保障,並且在必要的時候為護航艦隊提供支援;但是在延遲了進攻計劃之後,軍情局根據新收到的情報,將評估資料提高到了25000人。實際情況是,當時部署在拉羅湯加島上的美軍大約有22000人,雖然比之前估計的25000人少一點,但是要比最早估計的10000人多得多。正是如此,在修訂作戰計劃的時候,陸戰隊將預計投入的兵力由1個陸戰旅增加到了3個陸戰旅,並且將支援力量增加了一倍,即由2支火力支援艦隊協助進攻。如果沒有這樣的調整,可以想像,拉羅湯加島,這座原本算不上要塞的島嶼也會成為數千名陸戰隊官兵的葬身之地。
得益於正確的情報,以及果斷的決策,在拉羅湯加島爭奪戰中,共和國陸戰隊創造了太平洋戰場上眾多島嶼爭奪戰中的最佳戰果,用不到200名官兵傷亡的輕微代價,全殲了島上的2萬多名美軍官兵,陣亡交換比高達1比47,而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共和國陸戰隊與美軍地面部隊的陣亡交換比僅為1比7。
到2061年4月中旬,也就是第一集團軍與第二集團軍先後佔領了聖誕島與拉羅湯加島之後,陸戰隊發起了新一輪進攻行動。兩個集團軍在兩條戰線上齊頭並進,在5月底與6月初先後佔領了莫爾登島與弗林特島,在東南太平洋上實現了戰略大會師。
到這個時候,繼續進軍就成了政治上的問題,或者說是外交工作,因為擋在共和國陸戰隊進軍路線上的是屬於法國的波利尼西亞,然後才是屬於英國的皮特凱恩群島。
對共和國軍隊來說,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從法屬波利尼西亞進軍皮特凱恩群島。
為此,早在2061年初,共和國當局就與法國進行了接觸,提出租借法屬波利尼西亞的要求。為了讓法國當局鬆口,即提供軍事基地,共和國不但提出可以支付硬通貨,還表示可以在北大西洋的作戰行動中提高歐洲軍團的地位。總而言之,以當時的情況,共和國當局沒有必要與法國翻臉。
說直接點,是否以法屬波利尼西亞為跳板進軍皮特凱恩群島並不重要。
甚至可以說,要不要攻打皮特凱恩群島都無關緊要。
正是如此,在共和國當局進行外交努力的時候,共和國陸戰隊也在策劃直接攻打皮特凱恩群島的作戰行動,甚至打算越過皮特凱恩群島,直接進軍復活節島,再以此為基地進軍南美洲。當然,從便於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