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雖然希臘與土耳其存在嚴重的領土與領海糾紛,但是兩國矛盾的關鍵在塞普勒斯,即生活在這座島嶼上的希族與土族之間的衝突。

只要充分利用塞普勒斯問題,歐洲強國就能讓希臘留在歐洲,而不是投入共和國懷抱。

當然,利用土耳其,還能提高歐洲在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要知道,如果以人口數量計算的話,土耳其是僅次於印度尼西亞與巴基斯坦的第三大伊斯蘭國家,而且是伊斯蘭世界裡綜合實力排在前五的國家。因為與伊朗接壤,所以歐洲還可以利用土耳其對這個伊斯蘭世界裡綜合實力排第三位的國家產生影響。

更重要的是,歐洲東面的戰略防禦空間非常有限,所以要想擋住共和國,瓦解共和國構築起來的戰略包圍圈,歐洲的最佳選擇就是充分利用周邊地區,特別是伊斯蘭國家,讓共和國無法隨心所欲的限制歐洲的生存空間。

共和國在為歐洲製造麻煩,歐洲也同樣在為共和國製造麻煩。

只有當共和國不得不關注於其他事情的時候,歐洲才有機會衝破包圍圈,從一個侷限於歐洲大陸與北大西洋地區的地區性力量發展成全球力量。

當然,這需要漫長的過程。

如同埃及不會放下自身的利益,為別的國家賣命一樣,那些有能力與大國對話的伊斯蘭國家也不會心甘情願的充當大國的打手。

數千年來,中東地區就沒有太平過。

事實證明,即便共和國是二十一世紀最後四十年中唯一的超級大國,在人類文明的統一大業還遙不可及的情況下,中東地區仍然不會太平。

這處世界的十字路口,註定是大國的舞臺!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

波多黎各如此重要,肯定是不得不打了。

毫無疑問,攻打波多黎各是政治需要,而不是軍事需要。如果讓軍人來選擇的話,別說不太熱衷打地面戰的華劍鋒,就算是想讓陸軍再立奇功的袁晨皓,也不會選擇在這座離古巴不到500千米的島上與美軍大幹一場。從純軍事角度出發,在鞏固小安德列斯群島上的軍事基地之後,最佳選擇是用轟炸摧毀鄰近島嶼上的美軍基地,用艦隊進行封鎖,然後出兵古巴,再以古巴為跳板攻擊美國本土。

問題是,戰爭為政治服務。

6月初,共和國與歐洲簽署了《開羅協議》之後,共和國海軍率先北上,按照計劃進入加勒比海,封鎖大安德列斯群島東部海域,為攻打波多黎各做準備。

因為美國海軍還沒有恢復元氣,所以海上行動以前期部署為主。

整個6月份,共和國海軍都在加強前期部署。

雖然修繕小安德列斯群島的軍事基地非常重要,但是在共和國海軍的戰略計劃中,這些軍事基地只有輔助作用,並不部署作戰部隊,所以共和國海軍的前期部署以海上基地、特別是海上基地群為主。

當然,作為支撐力量,還得考慮運輸船隊。

在無法保證能夠在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佔領巴拿馬運河的情況下,共和國海軍只能做最壞的打算,即不得不走好望角航線。為此,共和國海軍在上半年就調動了二十多支船隊。隨著中東戰爭以妥協的方式結束(真正的結束時間是2062年11月底,即最後一支盤踞在土耳其山區裡的美軍向歐洲軍隊投降之後,共和國當局才承認中東戰爭結束,並且開始兌現協議中的承諾),共和國海軍在6月份又向大西洋地區派遣了8支船隊。到6月底,隨著埃及宣佈向共和國的軍事船隻開放蘇伊士運河,加上共和國海軍掃蕩了地中海地區,大部分船隊改走直布羅陀航線。

因為走直布羅陀航線到古巴,僅比走巴拿馬運河航線到古巴多1000多千米,而兩條航線的長度都在20000千米以上,所以在打通了直布羅陀航線之後,要不要佔領巴拿馬、控制巴拿馬運河都不太重要了。

這也正是共和國海軍把攻打波多黎各的作戰行動放在攻打巴拿馬之前的主要原因。

必須承認,在陸戰隊登上波多黎各之前,共和國當局、包括元首裴承毅、海軍顧問華劍鋒、總參謀長袁晨皓在內的眾多高層多嚴重低估了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甚至沒有把這場政治意味強烈的作戰行動當回事。

這也很好理解,當時美軍已經潰不成軍。

拿美國海軍來說,放棄小安德列斯群島之後,在共和國海軍北上進入加勒比海的時候竟然沒有做任何抵抗,甚至連象徵性的騷擾也沒有。雖然美國當局公佈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鼓動波多黎各人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