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如前面提到的,共和國與美國天軍都希望第一種空天戰機具有完備的戰鬥力,不但能夠像空軍的轟炸機那樣,用各種彈藥攻擊地面目標,還應該像空軍的戰鬥機那樣,能夠攻擊飛行範圍內的所有目標。

要想具備這樣的作戰能力,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攻擊軌道目標的難度並不大,因為所有軌道飛行器都有固定的、至少有相對固定的飛行軌道,所以空天戰機可以藉助地面系統支援,在固定點上進行攔截。關鍵是如何對付空天戰機這類亞軌道飛行器,準確的說,不是用什麼辦法把空天戰機打下來,而是如何有效的發現空天戰機。

可以說,探測能力是制約空天戰機的主要問題之一。

當然,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問題。

前面已經提到,如果空天戰機沿著固定軌道飛行,很容易遭到攻擊,即便躲在電離層中,也很容易遭到能量武器的攻擊。總而言之,在逼近敵國本土的時候,空天戰機的生存能力非常有限。提高生存能力的辦法有很多,其中比較直接的就是提高飛行高度,讓空天戰機在敵國戰略防禦系統的攔截範圍外飛行,另外一個手段就是變軌道飛行能力,即透過不斷調整飛行軌道來避開敵國的探測系統,只要不被發現,就不會遭到攻擊。兩個辦法中,前者的技術難度要低一些,效果也要差一些,畢竟大功率鐳射器的射程已經達到數千千米,部署在近地軌道上的能量武器的攔截距離更遠,空天戰機飛得再高,也不可能超過能量武器,更難以完全避開能量武器。後者的技術難度大一些,效果卻好得多。正是如此,在21世紀40年代,共和國與美國天軍都把重點放在了空天戰機的變軌道飛行能力上。

要想變軌道飛行,點得擁有軌道發動機。

嚴格說來,軌道發動機才是空天戰機的“主動力”。原因很簡單,只有在起飛與再入大氣層的時候,才會用到主發動機,而空天戰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亞軌道高度上與外層空間活動,而且主要在外層空間與敵人交戰,而在這一範圍內使用的都是軌道發動機。

如此一來,空天戰鬥機對軌道發動機的技術要求非常高。

早在30年代,共和國天軍就對採用火箭發動機的“軌道動力系統”方案做了論證,而且還藉助“瓊樓”工程對該系統做了幾次測試。隨著磁感應螺旋推進器問世,天軍迅速放棄了火箭發動機方案,證明該方案存在致命缺陷。相對而言,因為在電磁推進系統上的積累不如共和國,所以美國在火箭發動機方面的熱情比共和國高得多,做了上百次實驗,最終證明火箭發動機很難成為軌道發動機。關鍵原因就是火箭發動機在反覆啟動的情況下,推進效率非常低。

要知道,軌道發動機的工作機制與航空器的發動機完全不一樣。

因為所有外層空間飛行器的速度都在第一宇宙速度之上,而且沒有阻力,所以在沒有動力的情況下,也會沿櫥圓軌道執行。

如此一來,軌道發動機實際上不是一臺需要持續工作的推力發動機,而是一臺需要以脈衝方式工作的“加力發動機”。也就是說,只有在空天戰機改變速度來改變軌道的時候,才需要工作,因此軌道發動機會頻繁啟動,在控制空天戰機飛行姿態的時候,甚至會在1秒鐘內啟動數十次之多。

顯然,作為“化學能”推進器,火箭發動機的效能滿足不了空天戰機的需求。

事實上,正是磁感應螺旋推進器,讓空天戰機從理論變成了現實。

作為“電能”推進器,磁感應螺旋推進器的響應速度非常快,而且頻繁啟動不會對效能產生產重影響。更加重要的是,該推進器可以透過控制電流的方式來調整推力,並且靈活佈置噴口,因此只需要一臺發動機就能完成從變軌飛行到姿態控制,如果用火箭發動機需要幾臺才能完成的工作負擔。

總的說來,在找到更加合適的推進方式之前,這是最適合空天戰機的推進系統。

問題是,磁感應螺旋推進器在30年代中期就已經實用,而用到空天戰機上,卻是40年代中期的事情,足足晚了10年。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該推進器在工作的時候會產生很大的熱量,對散熱系統的要求非常高。而在真空環境下,熱量很難迅速散發出去,因此在設計空天戰機的時候,工程師必須想辦法將發動機產生的廢熱轉化成有用的能源,比如至關重要的電能,不然發動機就無法正常工作。正是如此,共和國的工程師花了10年時間,才透過系統設計的方法,解決了這個棘手問題。

當然,關鍵還是能不能製造出具有實戰價值的空天戰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