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給了對方攔截系統下手的絕佳機會。靈活選擇彈道之後,不但使導彈的飛行線路更難測算,還能大幅度縮短飛行時間,縮短外層空間的飛行距離,從而大幅度提高導彈的生存能力。
不得不提到一點,即粒子束武器在大氣層內的衰減作用。
眾所周知,從能量的角度來看,鐳射屬於純能量武器,即所發射的高能鐳射束本身並沒有質量(準確的說是靜止質量),完全依靠光子攜帶的能量來摧毀目標。粒子束武器則是準能量武器,即發射的高能鐳射束實際上是一些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的幕本粒子,具有質量,通討基本粒子攜帶的動能來摧毀目標。正是如此,在大氣層內,粒子束武器的衰減速度遠遠超過了鐳射武器,哪怕是中性粒子束武器。原因很簡單,高速飛行的基本粒子在大氣層內會與氣體分子碰撞,從而改變方向或者完全耗散,對鄰近的其他基本粒子產生影響,從而大大削弱了粒子束的能量。
正是如此,粒子束武器只適合在外層空間使用。
這也是為什麼那枚彈道較高、飛向廣州的彈頭被粒子束摧毀,而那枚彈道較低、飛往上海的彈頭卻只損失了一些隔熱塗層的原因。當然,關鍵還是對最大射程為12000千米的SS…48來說,在攻擊5700千米外的上海、以及7200千米外的廣州時,根本沒有必要採用較高的飛行彈道,甚至可以在採用壓低彈道、也就是將彈道高度控制在200千米以下,讓彈頭始終在稠密大氣層頂端飛行的情況下,提前拋棄主發動機,讓彈頭在飛行末段依靠再入大氣層加速火箭發動機提供的額外推力來延長射程,從而達到提高彈頭生存能力的目的。如果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