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一樣,幾個目標均被徹底摧毀,而且放射性汙染區域得到有效控制。
此時,共和國高層的影片電話會議已經結束。
拿到評估報告後,劉曉賓沒有急著向裴承毅彙報,反正裴承毅只要求在天亮前收到轟炸的戰報。按照他的授意,軍情局的技術人員再次讓“核查衛星”對轟炸地點進行探查,重新收集了輻射資料,並且對前後兩組輻射資料進行了對比分析,由此得出一個結論,7處轟炸地點的輻射強度正在減弱,只有2處轟炸地點的輻射強度沒有減弱的跡象。也就是說,至少有2處轟炸地點的放射性物質沒有向地下滲透,有可能被俄軍再利用。
讓秘書記下這一點之後,劉曉賓特別以特別報告的方式,提醒了總參謀部作戰處的高階參謀,讓他們在安排後面的作戰行動時,重點照顧這2處轟炸地點。
不得不說,劉曉賓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
雖然當時連軍情局的一些技術人員都認為多此一舉,但是事後證明,俄軍確實想利用這2處地點的放射性殘留物。如果不是監控到位,而且總參謀部在安排作戰行動的時候留了一手,還真有可能讓俄軍得逞。
到這個時候,已經是北京時間29日5點35分了。
雖然冬天的早晨要來得晚一點,但是劉曉賓知道,裴承毅所說的天亮,一直以夏天為標準,即6點左右,不管天色有沒有亮,都算天亮。原因也很簡單,作為國家領導人,不管前一天忙到多晚,裴承毅都會在每天5點45分準時起床,在6點之前吃早飯,並且開始一天的工作,清晨6點自然成為了天亮的標準。
作為軍情局長,起草戰報自然是輕車熟路的事情。
事實上,任何軍事部門都有戰報的範本,為了便於管理與交流,除了有特殊要求的之外,所有戰報都按照範本來寫,準確的說,是按照範本的格式來填寫具體資訊,最多不過在標註欄內做特別說明。
有此便利,劉曉賓只用了20分鐘就寫好了戰報。
秘書幫他接通元首的影片電話時,裴承毅正在吃早飯。為了不讓元首尷尬,也為了填飽肚皮,劉曉賓讓秘書為他準備了一份早點。當然,這麼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開口就把結果告訴了元首。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48章 國家宣言
聽完彙報,收到電子文件格式的戰報後,裴承毅立即讓東方聞去準備新聞釋出會。
戰爭已經開始,與戰爭有關的行動早已寫入戰爭計劃,每個步驟都得按計利來。轟炸了俄羅斯境內的戰略設施後,共和國當局必須儘快做一件事情,向俄羅斯宣戰,為戰略轟炸提供理由。雖然從法理上看,先轟炸再宣戰,等於不宣而戰,但是按照相關國際法,只要共和國能夠證明在正式宣戰之前,已經與俄羅斯處於交戰狀態,對俄作戰只是在履行主權國家的自衛義務,不宣而戰的就不是共和國,而是俄羅斯。
關鍵就是,證明俄里斯“打響第一槍”的證據。
2057年12月29日,共和國時間7點45分,全世界都在期待交戰方站出來宣佈交戰情況的時候,共和國元首府的官方網站的首頁上出現了一則公告:共和國國家元首裴承毅將在8點30分發表國家宣言。
隨後,共和國各大電視臺與入口網站均報道了這一訊息。
毋庸置疑,這裡的“國家宣言”就是“戰爭宣言”。從字面理解,國家宣言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戰爭宣言、二是和平宣言,也被稱為停戰宣言。因為在此之前,共和國並沒處於戰爭狀態,也沒有與哪個國家交戰,所以國家元首在這個時候出面,能夠發表的只有戰爭宣言。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局勢已經明瞭了。
雖然戰爭才打響10來個小時,交戰雙方均未公佈相關訊息、也沒有發表任何宣告,但是在民用遙感探測技術比世紀初的軍事偵察技術還要先進的當代,戰場上發生的事情,並無多少秘密可言。早在天亮前,CNN與NBC等美國新聞媒體就對共和國的戰略打擊行動做了較為全面的報道,不但提到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成功摧毀俄羅斯的戰略力量,還報道了共和國天軍的戰略進攻。法新社(法國新聞社)、德通社(德意志通訊社)、安通社(安莎通訊社,義大利最大的通訊社)等歐洲新聞媒體就在報道中借用了“歐洲商業遙感公司”的大地資源衛星拍下的幾張廣域照片,並且根據法德意等國當局在28日夜間的反應,斷定共和國已經對俄羅斯進行了戰略打擊,戰爭已經爆發。
問題是,在交戰雙方均沒有出聲的情況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