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所周知,伊朗戰爭後,我們就開始調整基本戰略,將中國當成頭號潛在敵國,並且針對與中國的全面戰爭做了精心安排與部署。雖然大方向上沒有錯,但是在眾多具體措施上,我們卻沒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切爾溫斯基的神色非常嚴峻,似乎提到的不再是軍事問題,而是俄羅斯的生死存亡。“從根本上講,在對華戰略上,我們只能以守代攻,利用我國無與倫比的戰略縱深,讓任何意圖來犯的敵人望而卻步。事實上,自從彼得大帝之後,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越過長達數千千米的東歐平原,將我們徹底擊敗。在庫圖佐夫元帥推行的堅壁清野戰略下,拿破倫率領的法國大軍倒在了莫斯科的風雪之中。在朱可夫元帥架起的鋼鐵防線阻擋下,希特勒的德國大軍也倒在了寒冷的暴風雪中。向東進攻尚且如此,要想跨越遼闊的西伯利亞平原、翻過烏拉爾山脈、再穿過伏爾加河流域,絕對是一件更加艱難的事情。毋庸置疑。戰略縱深絕對是我國國家安全的最佳保障,遼闊的俄羅斯大敵更是入侵者的天然墳墓。可是,我們卻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

“切爾溫斯基將軍,這是最高決策會議,不要危言聳聽。”喬德諾維奇終於坐不住了。

“危言聳聽?”切爾溫斯基看了眼副總統,淡淡一笑,說道,“閣下,如果真的是危言聳聽的話,我會感到高興,也願意為自己的言行承擔責任。非常可惜的是,我提到的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鐵打不動的事實。”

沒等喬德諾維奇反應過來,切爾溫斯基就朝會議秘書點了點頭。

投影儀亮起,會議室中央的三維虛擬投影螢幕上出現了一幅按照比例縮小的,遼闊壯觀的俄羅斯全景立體地圖

“在我們的戰略防禦部署中,一直以大縱深防禦為主,並且以此確立了戰區制。”切爾溫斯基走到了會議室中央,用觸控系統來控制投影地圖。“從整體部署來講,遠東戰區與西伯利亞戰區的防禦縱深都達到了基本要求,至少能夠使中國軍隊為之付出慘重代價。關鍵問題是,中國軍隊需要攻打遠東戰區與西伯利亞戰區嗎?數十年來,中國當局數次拒絕了蒙古的合併請求,就是不想引起我們猜忌,因此有人認為,蒙古保持獨立,等於為我們增添了數百千米的防禦縱深。五十年前,這個觀點沒有錯。現在的情況是,中國沒有吞併蒙古,卻一直在加強蒙古的基礎建設,而且所有基礎建設都有戰略價值。拿鐵路與道路建設來說,蒙古才多少人?近三十年來,中國當局以不計成本的投資方式,在蒙古修建了五千千米鐵路與兩萬千米的高等級公路,形成了以烏蘭巴托為核心的交通輻射網,並且用三條鐵路與五條公路將蒙古的交通網路與中國的交通網路聯絡在一起。如此龐大、精細與完善的交通系統,足以在戰時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同樣的,早在三十年前,中國就以同樣的方式進軍中亞,對中央地區的交通網路做了全面提升,僅在哈薩克就修建了上萬千米鐵路。當然,肯定有人認為,我們的鐵路與中國的鐵路不一樣,可以炸斷邊境鐵路換乘系統來阻擋中國大軍,而且我國本身的戰略防禦縱深就足夠了。但這是三十年前的標準,而現在,中國軍隊對地面交通網路的依賴性已經降到了最低限度。”

“中國陸軍不需要依靠地面交通網路發動進攻,可是中國軍隊的作戰物資還是得靠鐵路與公路運送。”

“確實如此,而這也正是中國不計成本的加強蒙古與中亞各國交通網路的原因。”

發言的喬德諾維奇愣了一下,隨即閉上了嘴,因為切爾溫斯基說到了重點。

“與部隊進攻相比,物資運輸的緊迫性要低得多。更重要的是,早在十六年前,中國陸軍就在中東戰場上證明,在完全依靠空運的情況下,足以堅持半個月以上,在此期間,中國的工程部隊肯定能夠打通地面交通網路。”切爾溫斯基長出口氣,轉口說道,“事實上,中國陸軍的進攻距離一直由兩大因素決定,一是戰術空運部隊的投送距離、二是遠端炮兵的最大射程。從南海戰爭開始,在中國陸軍參加的每一場戰爭中,這個規律都沒有被打破。根據已經掌握的情報,中國陸軍航空兵戰術空運部隊的投擲距離早已超過兩千五百千米,甚至有可能超過了三千千米,而中國陸軍已經裝備了最新式的電磁炮,遠端炮兵的最大射程肯定在八百千米以上,也許超過了一千千米。與之相比,我們的那點戰略縱深算得了什麼?如果前面的猜測沒有錯,而且又我來指揮中國陸軍的話,我就不會沿著地面交通線進攻,而會充分利用中國陸軍的強大戰略突擊能力,迅速攻佔我國戰略防區後方的軍事重鎮與交通樞紐,將西伯利亞戰區與遠東戰區切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