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3連指導員。其他活著從戰場上走下來的老兵不是成為基層軍官,就是成為士官。
當時,空降153旅給百名士兵破格晉升,還引來很多非議。
按照共和國的制度,除非服役期間獲得進入軍事學院學習的機會,不然像張志騏這樣計程車兵很難成為軍官。一般情況下,軍官由各大院校培養,軍隊只負責培養士官。將數百名士兵提拔為軍官,確實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為了保住骨幹力量,必須留下老兵。
空降153旅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總參謀部也只能睜一眼閉一眼。隨後其他幾支傷亡比較大的部隊,比如參加青鶴阻擊戰的空降163旅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第二輪軍事改革開始後,國防部首先調整了士官制度,加強了士官在基層部隊的地位與作用,讓士官成為基層部隊的主要作戰力量。如此一來,絕大部分老兵失去了破格晉升為軍官的機會,只能向著高階士官奮鬥。
李東石是幸運的,張志騏也是幸運的。
不多時。幾個連長來到了營部。
與一般地部隊不同。空降部隊沒有專職後勤保障部隊。作戰連隊多得多。以第1533營為例。作戰連隊有6個。只是連地編制比普通步兵連小得多。只有9個戰鬥班、1個偵察班與1個連部警衛班員情況下只有96人。
“剛剛收到作戰命令。我們個小時後登機出發。”營長竇維新中校開始介紹情況。“各連隊必須在十五分鐘內做好戰鬥準備,物資裝備到後勤部門領取。按照預定計劃行動。3連打頭陣、1連隨後。營部跟隨2連空降,其他3個連搭乘第二批運輸機出發。”
竇維新介紹情況地時候。營參謀長屠文龍將作戰命令發到了各個連長手上。
“有什麼問題嗎?”
“目的地是哪?”李東石立即問了出來。作為打頭陣地部隊。他必須搞清楚作戰目的地。
“還不清楚。”竇維新看了眼李東石,說道,“部隊出發後,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