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方向上集中了5個地面戰鬥旅與3個空中突擊旅。

7日上午7點45分,大邱守軍在堅持了36小時之後宣佈投降。

從安東到大邱,大規模會戰證明了機動能力的重要性。

憑藉強大的機動能力與進攻的3個軍與5個空突旅,能在每次戰鬥中投入足夠數量的進攻部隊,又不至於投入太多的作戰部隊。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77軍與空突旅,特別是77軍。在80個小時的戰鬥中,77軍不但完成了縱深突擊任務,還參與了三次大規模會戰,均是戰場主力。38軍與54軍也分別參與了2場會戰,5個空突旅均參與了2次以上的會戰。如果沒有驚人的戰場機動能力,任何一支部隊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參加數場大規模戰鬥。

快速進攻,更加體現出後勤保障的重要性。

除了動員新組建的陸航旅之外,裴承毅還讓5個空突旅將“多餘”的運輸直升機組織起來為前線部隊空運作戰物資。特別是在攻打大邱的戰鬥中,前線進攻部隊與炮兵旅所需的戰鬥物資幾乎都由直升機空運。從6日下午到7日清晨5個小時內,250架直升機向炮兵旅空運了750噸炮彈。如果沒有如此強大的空運能力,即便投入再多的炮兵,也會因為沒有炮彈而成為擺設。

運輸機起到的作用同樣不可低估,整個戰役行動中,77軍所需的彈藥物資均由運輸機提供,54軍需要的大部分作戰物資也由運輸機運送。佔領慶州之後,空軍與海航的戰術運輸機在30個小時內出動840架次(相當於每架運輸機飛了5個架次),向前線部隊運送了31000噸作戰物資!

高效率的空中支援再次成為克敵制勝的主要力量。

80小時內,空軍與海航的戰鬥機出動7842架次,執行462次戰場遮斷任務、2763次戰場支援任務,投擲彈藥36700餘噸,摧毀固定目標8500餘個、機動目標24000餘個,空中打擊成為了進攻部隊最強大的火力支援。

當然,誰都不能忽視炮兵的作用。如果沒有炮兵,38軍不可能在7日上午攻佔大邱,也就不可能超額完成戰役任務。參戰的6個炮兵旅是最迅速的火力支援力量。據前線作戰部隊統計,從遭到敵人阻擊到炮火支援到達,平均只有2分鐘!也就是說,如果炮兵射程為30千米,進攻部隊發出火力請求之後,炮兵能在30秒內開火。如此迅猛的打擊能力,別說戰術航空兵,就連在戰場上盤旋的武裝直升機都無法做到。

第四次戰役取得開門紅,歸根結底還是強大的聯合作戰能力。

80個小時內,裴承毅總共向前線下達作戰命令117條,3次調整作戰行動,各作戰部隊均迅速及時的調整部署,參與新的戰鬥。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聯合指揮能力,恐怕裴承毅只能在後方乾瞪眼。

一個好的開始,等於成功了一半。

卷七 半島硝煙 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

攻佔大邱後,裴承毅讓前線作戰部隊暫時停止進攻。

原因無二,物資運送速度跟不上作戰需要,發動下一輪大規模進攻之前,必須囤積足夠的作戰物資。54軍沒能參與攻打大邱的作戰行動,就是因為運送到浦項的作戰物資即將告罄,無法讓更多的部隊參與進攻作戰行動。

僅僅80個小時,3個軍、8個獨立旅就在戰鬥中用掉了大約70萬噸作戰物資!

雖然還有大約100萬噸作戰物資到達戰區,但是均存放在榮州以北地區,無法及時運送到作戰部隊手中。

前線作戰部隊接二連三的出現後勤保障不力的情況,引起國防部高度重視。準確的說,是引了王元慶與顧衛民的高度重視。

從第一次戰役開始,後勤保障就是部隊作戰的最大瓶頸。雖然每次制訂戰役計劃時都會著重考慮物資消耗,甚至多準備15%到25%的戰鬥物資,但是每次戰役打到半路,都會出現作戰物資緊缺、前線部隊不得不停下來的情況。朝鮮國防軍南下參戰後,宗應仁從繁忙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按照王元慶與顧衛民的吩咐,宗應仁在國防部成立了一個調查小組,對作戰部隊的物資消耗情況進行全面調查。

初步調查非常簡單,將各部隊的物資消耗情況匯總就能發現問題。

消耗物資最多的不是擔任地面攻的裝甲部隊與低空突擊部隊,而是獨立炮兵旅。

截止2月7日,三次半戰役中,炮兵消耗的彈藥佔前線部隊消耗總物資的55%,彈藥類物資佔所有物資的65%。因為電動裝備大規模普及,所以油料所佔的比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