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行動,美軍取的代號為“刺豚”。
由這個代號就能看出美軍的意圖。“刺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類,遇到天敵的時候身體迅速膨脹數賠,豎起數百根毒刺,讓獵食者無從下口。
美軍用有限的兵力,在數萬平方千米的廣闊地域內向方向發動突擊,迅速擴大作戰區域,讓共和國陸軍參戰後難以迅速包圍2個陸戰師。打得贏,繼續進攻;打不贏,迅速撤退。以美軍強大的空運、特別是垂直空運能力,輔以空中掩護與支援,2個陸戰師能在2天之內撤回咸興,在興南港登船離開朝鮮。
當天,22點40分,韓軍與美軍第1裝甲師攻佔開城。
從18日凌晨3點過開始,到22日22點,韓美聯軍足足用了115個小時才打下開城,比預計用時超出14倍!
除了部分向北逃竄地朝軍之外。守衛開城地近15萬朝軍被韓美聯軍全殲。
戰鬥結束後。被韓軍俘虜地朝軍達到37000餘人。這是半島戰爭初期規模最大地殲滅戰。卻不是整個半島戰爭中規模最大地殲滅戰。
韓美聯軍攻佔開城前。韓軍攻佔了金川。正在向北猛攻青鶴。青鶴以南。大概還有5到7萬朝軍分佈在各個城鎮與軍事據點。
美軍第1裝甲師沒有立即北上。而是去了開城西面地開豐。等待增援與補充。
負責掃蕩殘餘朝軍地韓軍也沒有立即北上。而是留下來等待物資補給。韓美聯軍的最大問題不是朝軍頑強抵抗,而是即將告罄的彈藥、油料等作戰物資。
攻打海州港的作戰行動極為關鍵。為了儘快打下海州,美軍第1裝甲師抽調一個裝甲旅為韓軍第4裝甲師與第13步兵師提供支援。
與進攻開城相比,攻打海州地麻煩更大。從開城到海州只有鐵路,沒有公路。如果沿公路線推進,必須首先攻佔青鶴南面的平山。韓美聯軍沿鐵路線向海州推進前,朝軍炸燬了沿途的6座鐵路橋,給韓美聯軍制造了巨大地麻煩。
22日下午,韓軍先頭部隊才到達海州灣東岸。
進攻行動從夜間開始,朝軍的頑強抵抗再次讓衝在前面的韓軍吃夠了苦頭。萬幸的是,開城戰役結束後,被“趕到”平壤以南活動的韓國空軍給予了進攻部隊全力支援,不存在空中支援不足地問題。
當天,爭奪最激烈的仍然是朝鮮北部地區地制空權。
損失慘重的韓國空軍把主力位置讓給了美國空軍(包括艦載航空兵),共和國空軍出動第三個戰鬥機聯隊,投入地作戰飛機數量超過400架。
白天,共和國與美國戰機交手4次。雙方都損失慘重,空戰均從視距外打到視距內,甚至有1架J…14A與2架F…22A被對手用機關炮擊落!2種效能旗鼓相當的制空戰鬥機成了戰場上的絕對主力,空戰效能不佳地F…35系列戰鬥機從一開始就被擋在了空戰的大門之外。為了避免預警機與電子戰機再次被擊落,雙方均把預警機與電子戰機放置在地面(海面)防空力量地掩護範圍之內,沒讓其前出冒險。
傍晚,共和國公佈的戰況為擊落54敵機、自損46架。
隨後,美國公佈地戰況為擊落敵機52、自損41架。
似乎雙方心裡都有數,均未故意誇大戰果、也未故意隱瞞戰損。
白天最重要的戰鬥不是爭奪制空權,而是第21聯隊在15點左右執行的轟炸行動。為了阻止到達長津湖與赴戰湖的美軍陸戰隊快速突擊、將美軍困在一塊相對狹小的地域之內,第213大隊的24架J…15A戰鬥機在第211與第111大隊的48架J…14A戰鬥機的掩護下,利用特種部隊提供的引導資訊,投下48枚制導炸彈,摧毀了禿魯江、長津江、赴戰江、虛川江上的10多座公路與鐵路大橋。轟炸行動在5分鐘內完成,美軍反應過來時,J…15A機群已經返航了。
就算美軍陸戰隊的指揮官是白痴,也能看出共和國正在佈一個很大的局,陸軍參戰後首先對付的就是冒進北上的美軍陸戰隊。
進還是退?
美軍指揮官一面讓工兵在推進線路上架設浮橋,一面透過軍事通訊網路商討對策。擺在美軍面前的現實極為殘酷,繼續進攻很有可能被入朝作戰的共和國陸軍圍殲,退縮則將失去獲得勝利的唯一機會。
擔任前線指揮官的杜奇威少將最終決定“雙管齊下”。
第1陸戰師與第2陸戰師繼續推進,協同作戰的第101空中突擊師儘快前往五老。
不得不承認,杜奇威的判斷非常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