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要出兵,不出兵會怎麼樣,出兵有哪些有利條件,可是林彪表示說他每天晚上失眠,身體虛弱多病,怕風,怕光,怕聲音,他有這“三怕”還怎麼率兵打仗呢!他要求去蘇聯治病,我同意了。
然而,朝鮮戰爭的形勢急轉直下,中國派兵援朝迫在眉睫,志願軍選將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熟諸《孫子兵法》的毛澤東深深懂得: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毛澤東正在為選將絞盡腦汁時,突然,有兩句詩浮現眼前:”誰敢橫槍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是毛澤東的一首詩,詩中說的彭大將軍就是當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的彭德懷。
毛澤東與彭德懷不僅是湖南湘潭的同鄉,而且共同南征北戰了20多年。彭德懷於1928年領導了平江起義,建立了工農紅軍第5軍。他率領部隊上井岡山,從此跟隨毛澤東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後來,他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陝北後又參加東征。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期間,歷任軍長、軍團總指揮、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抗日戰爭期間,歷任八路軍副總指揮、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等。解放戰爭期間,彭德懷任解放軍副總司令,西北野戰軍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司令員等,指揮了延安保衛戰等,又指揮了陝北的“三戰三捷”,解放了大西北。
彭德懷屢建奇功,捷報頻傳。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到陝北吳起鎮。寧夏、甘肅的馬鴻逵、馬鴻賓部隊的騎兵追擊上來。彭德懷親赴前線勘察地形,分析敵情,制訂方案,設下伏兵。21清晨,一舉殲敵1個團,擊潰3個團,打得敵人丟盔棄甲、人仰馬翻,這是萬里長征的最後一仗。
毛澤東得到報告後,不勝欣喜,當即揮筆寫詩送彭德懷,稱讚他的指揮才能:“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
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看到詩後,把最後一句改為”惟我英勇紅軍“,將原詩送還毛澤東。
1947年8月,彭德懷指揮沙家店戰役。一個黃昏就殲滅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的36師師部及兩個旅共6000餘人,粉碎敵人將解放軍殲滅於陝北的計劃。
毛澤東得知後,當即又將這首詩寫給彭德懷,後一句依然是“唯我彭大將軍”。
1965年9月,毛澤東還曾對劉少奇、鄧小平說:“立三路線時,3軍團的幹部反對過贛江,老彭說要過贛江,一言為定,即過了贛江。在粉碎蔣介石的第一、二、三次”圍剿“
時,我們合作得很好,反革命的富田事變,寫出了3封挑撥離間的假信,送給朱德、彭德懷和黃公略3人,老彭立即派專人將此信送來,3軍團前委會還開了會,發表了宣言,反對了富田事變。這件事處理得好。反對張國煮的分裂鬥爭也是堅定的。解放戰爭,在西北戰績成績也是肯定的,那麼一點軍隊,打敗國民黨胡宗南等那麼強大的軍隊,這件事使我經常想起來,在我的選集上,還儲存彭德懷的名字。“毛澤東的這番話是肺腑之言。
毛澤東從20多年的戎馬生涯中深深地體會到,彭德懷是大家公認的、久經考驗的一位敢於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的帥才,所以,當10月2日的會議集中討論到志願軍司令員人選時,毛澤東說:我的意見還是老彭最合適。
與會的中央領導人都沒有異議。並決定通知尚在西安的彭德懷馬上赴京。不巧,10月3日,華北地區細雨濛濛,雲層很低,當時國內只有小型飛機,不宜航行。接彭德懷的飛機10月4日上午才從北京起飛。
此時,彭德懷在後排找了一個座位坐下。
陽光灑在他的臉上,因為趕路而沁出的汗水閃著晶亮的光,那寬闊的額頭,粗重的眉毛,厚實的嘴唇,還有佈滿鋼針一般堅硬胡茬的下巴,構成粗曠的線條。
這張士兵和將軍都感到熟悉的臉,表情總是威嚴、沉著、自信。
人們平時難得見到他笑。生氣時,他還罵人、訓人。但人們見了他,並不感到生畏,而是尊重。
他在靜靜地旁聽毛澤東和中央政治局其他人的發言。
毛澤東正讓大家著重擺出兵朝鮮的不利條件。
與會者有的主張不出兵,有的主張暫不出兵,他們也有自己的理由:國內戰爭創傷急待醫治,部分地區尚未解放,新解放區尚未進行土地改革;軍隊的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美軍,更無制空制海權;經過長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