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1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在湘北,一切都是那樣的新奇,不僅百姓感到新奇,就連吳振漢副總司令也感到眼界大開,雖然人在嶽州,但心卻已飛到了武漢,想親眼看看武漢的革命氣象又是何種情景。

不過他暫時不能去武漢,因為趙北給他的軍令就是率軍駐紮在嶽州,卡住這個湘北門戶,為總司令的戰略服務。

嶽州城位於洞庭湖湖口,緊鄰長江,航道寬闊,交通便利,無論是北上湖北還是南下湖南,這裡都是必經之地,換句話說,嶽州就是湖南的咽喉,只要佔領這裡,直驅長沙易如反掌,吞下湖南猶如探囊取物。除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之外,嶽州還是連線湖北與湖南的通訊中樞,一條數百公里長的電報線就以這裡為中轉站,連線著武漢與長沙,控制了嶽州城,就等於控制住了湖南的通訊。

除了嶽州城外,東北方的羊樓司也是關隘重地,這裡是連線湖北與湖南的陸上交通孔道。

羊樓司位於萬峰山與大藥姑山之間,周圍山勢陡峭,一座狹谷橫亙南北,是由武昌入岳陽的咽喉要道。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如果從湖北過來,不拿下羊樓司的話,就無法佔領嶽州,同理,從湖南往湖北挺進,如果不拿下羊樓司的話,就無法繼續向前推進。

正是出於這種原因,吳振漢才覺得有必要親自去羊樓司視察一番,佈置防務,去之前特意拉上龔春臺,為的就是找個土著做翻譯,向羊樓司附近的居民仔細討教地形。

現在,吳振漢已完成了視察,正向嶽州城返回,不過山道難行,路途遙遠,當天是不能回城裡的,路上得在村莊打尖。

來的時候就在那座小山村住過一晚,村民很好客,吳振漢本打算回城時再住一晚,但等他們到了地方一看,這才發現那座小山村已住滿了人,而且也是一群軍人,不過卻不是共和軍和湘北革命軍的人馬。

這支搶佔了小山村的隊伍是共進會的人馬,是扛著紅底十八星旗的“革命聯軍”。

這支部隊人數不少,一千多人,不可能都住在村子裡,村裡住的是軍官和參謀以及他們的馬弁,士兵們則在村前的山腳下搭窩棚。

已是晚飯鐘點,士兵們正在埋鍋造飯,鍋裡的食材也不過是包穀粥拌青菜,幾堆篝火上架著幾隻山雞,烤得油光噴香,但顯然不是為士兵們準備的。

村口的哨兵遠遠望見另一支人馬過來,連忙派人回村報告,同時攔下吳振漢等人。

不多時,村裡走來幾名軍官,前頭的馬弁還扛著面十八星旗。

那領隊的軍官吳振漢倒是認識,只是覺得很奇怪,因為那人以前曾到嶽州司令部兜售過布匹,是個布商,不知什麼時候竟也成了革命軍隊的軍官,而且看起來官還不小。

“周海山,你什麼時候也當官了?架子還不小呢,走這麼幾步路還叫人給你扛旗。”龔春臺的一個馬弁倒不似吳振漢那般謹慎,見到迎面走來的幾個軍官中有熟人,於是大大咧咧的走上前打招呼。

那周海山倒沒有生氣,只是“嘿嘿”一笑,說道:“兄弟前段日子在長沙入了共進會,現在是革命幹部,標統。”

吳振漢跳下騾子,踢了踢有些麻木的腿,走上前看了看周海山的軍裝,卻是湖南巡防營的號褂,一頂黑色禮帽不倫不類的戴在頭上,實在有些滑稽,只有那腰帶上彆著的一杆銅帽短槍才稍微使他看上去像個軍人。至於其他的軍官,也多半是這副打扮,那些士兵則連號褂都沒有,穿著五花八門的衣服,扛著五花八門的武器,其中以冷兵器居多,村口的石碾旁倒是架了兩門鏽跡斑斑的鐵炮,從那古樸的式樣來看,只怕也是當年湘軍跟太平軍打仗時用過的。

“周標統,如果沒有記錯,你是焦達峰的同鄉吧?”吳振漢問道。

“吳司令好記性。不過兄弟當官可不是走得老鄉路子,兄弟把這趟販布的銀子都捐了出來助軍,又拉了一千多號好漢,這才當了標統,好歹這也是正經出身。”周海山得意洋洋的說道。

吳振漢和龔春臺並沒有表示出太大的驚訝。由於共進會財政緊張,現在正在四處勸人“捐餉助軍”,作為交換,共進會給那些捐了銀子的人官做,通常都是武官,不過這麾下的隊伍可得自己拉,人數越多官越大,拉一百人就是隊官,拉三百人就是管帶,這眼前的周海山自己拉起來一千多號人,便成了標統了,共進會再派幾個參謀過來,這就算是湖南的革命軍隊了。

這並不是什麼秘密,實際上就連東南的同盟會、光復會武裝也多半採用的是這個辦法,此舉不僅可以籌措經費,而且可以在短期內迅速擴充軍事力量,至於這樣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