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將吳振漢調回權力中心,時機拿捏的非常好,現在趙北已經將國防軍裡的那些大小山頭削平,昔日的共和軍派系軍官集團已經無影中解散,藍天蔚、蔣方震那幫留洋軍官團也已在軍隊中確立了威信,這種時候將吳振漢調回來,正好互相牽制,不使任何一方坐大,這就是為君之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百山,等去了陸軍部,你先跟蔡松坡打下手,等這場仗打完了,你就接替蔡松坡,做陸軍部的總長,至於蔡松坡,正好去美國療養,順便考察軍事。”
趙北揣摩著吳振漢此刻心中所想,試探的說了幾句,就看見吳振漢連連點頭。
作陪的軍官基本上知道陸軍總長的人事變化,但是那幫文官卻還是第一次聽說吳振漢要接替蔡鍔做陸軍總長,於是,黎元洪、楊度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向一邊的陳鐵山、李燮和望去,見兩人頷首,這才明白,那兩位主任也事先知道這件人事調動。
黎元洪倒也罷了,不過拿起酒杯,敬了吳振漢一杯,說了幾句漂亮話,但是楊度就不一樣了,放下酒杯之後,他立刻琢磨起來,想弄清楚總統到底為什麼要做這個人事調動。
現在訓政促進會發展得很快,各地的訓政團體也紛紛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尖,人人都在宣揚訓政,人人都在喊訓政比憲政好,各色人等紛紛投身於這場訓政運動,頗有幾分當年敦促清廷預備立憲運動一般如火如荼,而偏偏這種時候,總統不動聲色的將陸軍總長的位子交給了一名跟著自己浴血奮戰的將領,這說明什麼?
在楊度看來,這說明總統正在進行訓政的實質性準備,為了確保訓政制度建立的順利,總統首先要穩定軍隊,而吳振漢是一名共和軍的元老,更是號稱總統的“親密戰友”,由這樣一個人掌握陸軍部,無疑將對穩定軍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於目前的中國而言,只要陸軍穩定了,那麼空軍和海軍也就穩定了,剩下的就看楊度他們這班文臣了,能不能將這個訓政的大勢造好,能不能將民意、民心集中到訓政事業上去,這不僅關係到國家的穩定,而且也關係到楊度那班人的仕途。
考慮到這一點,楊度認為,現在有必要加速造勢宣傳,不僅要宣傳給國人聽,而且要宣傳給外國人聽,為了這個目的,楊度甚至從外國拉來了幾位知名學者,準備讓他們為訓政事業搖旗吶喊,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現在的縉紳、文人不信別的,就信洋人,當年洋人說大清國立憲好,眾人就張羅著立憲,現在,如果洋人說理智的訓政要比冒進的憲政要好,那麼,眾人肯定也會跟著吆喝,至於那些反對者,不過是區區蚍蜉,豈能撼動大樹?
不過目前似乎還有一個障礙,那就是憲法,如果想訓政,就必須先修改憲法,楊度當年在日本仔細研究過各國法律,他很清楚法律的真正作用所在,所以,他認為,在總統正式宣佈訓政之前,必須召開一次修憲會議,利用好民意,將憲法進行修訂。
昨天,楊度就已經向總統進言,請總統考慮修憲之事,當時總統也答應了,不過並未確定修憲時間,現在這裡坐的都是總統親信,楊度決定再問問此事,順便也是給這些心腹親信提個醒,讓他們有個準備,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壞了總統大事。
“大總統鈞鑒,昨日我提議修改憲法,總統也答應了,只是尚未確定具體日期,若是總統同意,我建議,就在下個月舉行修憲會議,人員我去召集,議題由我擬定,具體條文之修改,也由我主持,在交總統審閱之後,就交由修憲會議表決。”
楊度突然將話題轉到了修憲上,在場眾人都有些吃驚,只有趙北沒有覺得太過驚訝,在他看來,楊度這個人恃才傲物,如果他不將所有修憲權力都抓在手裡的話,那才令人驚訝呢。
“皙子,你倒是心急。也好,此事交你全權去辦,一定要注意這個民意,不能逆民意而動,更不能強、奸民意,國民支援的我們才能去做,國民強烈反對的,我們堅決不能貿然去做。”
趙北這話說得是冠冕堂皇,製造“民意”一向是他拿手絕活,不怕沒有民意,就怕民意被掌握在政治對手的手裡,而現在,他已坐穩了江山,就連國會里最強大的反對勢力國民同盟也已俯首稱臣,那麼,試問天下還有誰能挑戰民意呢?
“總統叮囑,度銘記在心,絕不敢忘,一定以民意為先導,以國民意志為奮鬥方向。”
楊度信誓旦旦,這說出來的話倒也有些革命的決絕,想到總統信任,心中更是得意,若是完成訓政,將來這總統手下的第一文臣只怕非他莫屬了。
趙北點了點頭,向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