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法國華僑商會一手包攬下來的,因為華僑們都很清楚,沒有祖國站在他們背後,他們這些在海外飄零的人就不會有什麼生活的保障,自從聯合陣線上臺執政以來,海外華僑越來越感受到了國家影響力的增強,作為直接證據之一,上次的那場中荷南洋戰爭結束之後,法國政府就完全取消了那些對華僑的歧視性法律,吃水不忘挖井人,誰對自己好,華僑心中有數,此次祖國派團參加國際和平會議,怎麼能不向這些來自祖國的同胞表示一下自己的愛國情緒呢?
於是,顧維鈞推辭不過,只好率領全體代表團成員住進了這家豪華旅館,當然,事先是取得了中樞政府同意的,不然的話,他可不敢隨隨便便的接受華僑商會的資助,如果做總統的是北洋中人,倒也沒什麼,可是畢竟現在的總統是那位眼裡不揉沙子的趙振華,作為政府官員,你接受資助是可以的,但是必須讓總統知道。
這家豪華旅館環境不錯,就在巴黎市中心,交通相當方便,如果需要去和會參加會議,那麼顧維鈞可以很方便的選擇出行道路,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趕去會場,而且能在幾分鐘內趕到。
不過,顧維鈞確實沒有多少機會經常去和會的凡爾賽宮開會現場,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是“中立國”的代表,因此,只有資格參加所謂的“專門委員會”和“全體大會”,而巴黎和會從開始舉行到現在,雖然已是好幾個月的時間,但是隻舉行過五次全體會議和兩次關於中亞問題的專門委員會討論,所以,顧維鈞也只參加了七次會議,並進行了七次發言和表決。
巴黎和會有三種會議形式,一為“最高會議”,一為“專門委員會”,一為“全體大會”,而按照與會各國的等級分類,各國享有不同的與會資格。
參加巴黎和會的國家雖多,但是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資格決定這場國際和平會議的原則,能夠確定會議總原則的不過就是英國、美國、法國、義大利、日本這五個國家,就連同為協約國的沙皇俄國也只能靠邊站,因為沙皇俄國沒有撐到戰爭結束,所以嚴格來講,沙皇俄國不是戰勝國,只能歸入所謂的“第二等級”。
根據英、美、法、意、日這五國的建議,巴黎和會的與會各國被分成了四個等級:
英國、美國、法國、義大利、日本這五個國家屬於“第一等級”,享有所謂的“整體利益”,因為它們都是戰勝國,參加了對德作戰,所以組成“最高會議”,由各國現任政府首腦和外長共同組成“十人委員會”主持會議。
比利時、巴西、塞爾維亞、希臘、暹羅(泰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則與沙皇俄國一樣被歸類入所謂的“第二等級國家”,它們在巴黎和會上只享有“區域性利益”,雖然他們也在實際上向德國宣戰,但是由於國力不強,只能屈居第一等級國家之後。
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烏拉圭這些與德國斷絕外交關係的國家則被歸類於“第三等級”,由於它們沒有直接參加作戰,因此在和會上只能參加與本國相關的問題的會議,也就是“專門委員會”,以及“全體會議”。
至於“第四等級國家”,就是所有的中立國,中國就屬於這一陣營,而新興的國家蘭芳第二共和國、浩罕共和國、布哈拉共和國也均屬於“靠邊站”的國家之列,在和會上只能參加“專門委員會”和“全體會議”,在整個巴黎和會期間,就屬這些國家的外交代表最清閒,平時沒事的時候,這些代表們也經常舉行聚會,並自嘲的將這些聚會稱之為“小巴黎和會”。
由於中國在整場歐洲戰爭中都保持著中立姿態,既沒有與德國斷交,也沒有派軍隊與德國作戰,因此,只能參加專門委員會和全體大會,而這個所謂的“全體大會”純粹只是一個橡皮圖章,其作用不過是裝點“十人委員會”的門面而已,只負責在會議上舉手表決“十人委員會”控制最高會議透過的決議。
根據等級不同,每個國家享有不同的待遇,與會資格是一方面,在會議中的議席數量是另一方面,等級越靠後,議席就越少。
由此可見,這次巴黎和會不過就是列強的“和平”表演而已,與其說是為了國際和平,不如說是為了脅持國際民意。
當然,顧維鈞也認為這場巴黎和會將中國、俄國等大國排斥在最高會議之外是一種明目張膽的國際歧視,現在的形勢已經非常清楚了,真正在和會上發揮作用的其實就是英國和法國這兩個歐洲國家,雖然日本曾短暫的擠進過“十人委員會”,但是日本政府因為派來的外交代表不是國家的現任政府首腦,因此最終也被排斥出局,這樣一來,主宰巴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