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部分(2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表示謹慎意見之後,他也就沒再亂說話,而是等著趙北發話。

“秀豪說得也有些道理,目前英國立場有所軟化,未必就不能透過外交談判解決紛爭。不過另一方面,成章說的也有道理,不給英國這個老牌列強一點顏色看看,它就不知道中國現在能吃幾碗乾飯!國與國之間的鬥爭,武力後盾是最重要的,也是根本,這一點,成章說的也有道理,所謂強國,必然是站在另一個強國的屍體上的新興列強。”

趙北幾句話,算是和了這場稀泥,既沒有反對沈鴻烈動武的意見,也沒有屏棄藍天蔚政治解決的意見,說到底,還是一箇中庸。

趙北之所以選擇中庸立場,主要原因還在於國際形勢的發展跟不上趙北的戰略,趙北不想打第一槍,但是又不願意放過這個好機會一舉擊敗英國,換句話說,趙北的立場現在有些搖擺。

此次中英香港紛爭發端於去年年底,起因是經濟政策的分歧,但是根本原因還是趙北想試探一下英國的戰略底線,所以他刻意的在其中推波助瀾,以此手段來確定他下一步的行動戰術,是繼續唱“文戲”呢?還是跟英國來場全武行?

香港被滿清朝廷租借給了英國,現在還是英國的殖民地,享受大英帝國殖民地待遇,自從1931年的那場席捲世界的大蕭條開始之後,英國政府就收緊了貿易政策,對外建立關稅壁壘,對內進一步整合統一帝國市場,無論是自治領還是殖民地,都被英國政府視為大英帝國整體市場的環節,而香港自然也不例外,從香港出發,運往英國其它殖民地或者自治領的商品也享受大英帝國關稅壁壘的保護以及市場優惠政策的優待。

正因為香港有這個特殊待遇,從1933年開始,許多中國內地商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所在,於是他們與香港華商聯起手來,組織起了若干個規模驚人的商品走私網路,將中國內地的工業製成品用船隻走私到香港,然後透過設立在香港的皮包公司將這些中國內地工廠製造的商品改頭換面,使其成為“香港製造”的工業品,然後再由香港銷售到整個大英帝國的廣闊市場,這一貿易體系的建立,不僅為商人們帶來了滾滾財源,同時也部分的解決了中國工業品的積壓問題,因此,對於這種“逆向走私”活動,中樞政府一律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立場,商人們是安全的,不必擔心遭到法律的懲罰。

但是同時,大英帝國的利益卻遭到了嚴重損害,不僅關稅流失嚴重,而且也使英國工業品進一步失去了市場,面對廉價的“香港製造”,英國本土商品全面落敗,使英國的工業蕭條局面更加嚴重,這引起了英國政府極大恐慌,雖然多次向中方進行交涉,但是都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走私還在繼續,蕭條也在加深。

在恐慌中爭論了兩年之後,英國政府終於在去年年底做出一項重要政策,藉口中國政府沒有履行與英國、法國達成的裁軍協議以及縱容不法商人損害英商利益,英國政府宣佈從次年起,取消香港在大英帝國市場體系中的國民待遇,大英帝國的所有屬地在進口來自香港的貨物時,都必須徵收一筆特別關稅,雖然稅率遠比關稅壁壘的稅率低,但是這足以抵消大部分“香港製造”的廉價優勢。

英國政府的這一歧視性政策一出臺,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僅中國政府就此提出抗議,而且整個華人世界一片譁然,許多華人終於徹底醒悟,原來英國政府仍然視華人為二等人類,甚至連治下的殖民地華人也無法享受國民待遇。

形勢大好,趙北眼疾手快,決定立即行動,推波助瀾,將這一事件發展為一次標誌性事件,同時也透過對此事件的“關注”試探一下英國政府在遠東政策上的底線,於是,就有了這次“中英香港紛爭”,而中國海軍之所以組織一次艦隊遠航,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展示實力,宣示決心。

現在外務部仍在與英國方面進行磋商,英國政府的底線到底在哪裡,現在還看不明白,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對於中英衝突,日本政府是極力挑唆的,日本希望中國打響對英戰爭的第一槍,然後日本迅速跟進,就像當年那場南洋戰爭一樣,兩國合作,將英國勢力排擠出南洋群島。

但是趙北依舊保持著一份謹慎,雖然他很清楚,現在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正在歐洲搞“綏靖主義”,對納粹德國是“有求必應”,但是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在遠東政策上的立場卻是相當的不確定,這從上次的巴布亞危機就可以看出來,正是在那次國際危機中,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操縱國聯,對擅自行動的日本發出了制裁威脅,甚至將兩國艦隊調到澳大利亞近海,與澳大利亞艦隊舉行了數次海上聯合演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