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的精華部分都在歐洲,實際上,遠東共和國的國家財政需要外國支援,而這個支援主要來自中國和美國,以前的模式是中國給槍炮,美國給鈔票,但是隨著中國的日益崛起,美國政府已開始改變戰略,對遠東共和國的支援越來越微弱了,與此同時,蘇聯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卻變得越來越重要。
對蘇戰爭中,契恰科夫的速戰速決戰略沒能奏效,僅僅只是利用中國軍方發起古裡耶夫戰役的機會奪取了鄂木斯克,但是距離他的目標烏拉爾山還很遠,所以,當中國軍方突然宣佈與蘇聯軍隊實現前線停火之後,契恰科夫立刻慌了神,在弄清楚了中國的意圖之後,他便急急忙忙安排了訪華日程,要求拜會中國總統,商議對蘇戰略問題,趙北不打算在北京見他,於是乾脆就將會面地點安排在天津。
對契恰科夫的打算,趙北非常清楚,這個人雖然滿口“亞洲盟友”,可是實際上,他仍舊是一個斯拉夫主義者,他與那些白俄貴族一樣,都希望消滅蘇聯,然後重建一個強大的斯拉夫國家,無論這個國家的政體是什麼,都不可能是一個亞洲盟國,他們天然的親近歐洲,而不是亞洲。
一個強大的蘇聯不符合中國利益,同樣道理,一個強大的斯拉夫國家也不符合中國利益,趙北從來也沒有想過支援契恰科夫去消滅或者吞併蘇聯,他要的就是若干個衰弱的斯拉夫國家,只有一盤散沙的斯拉夫世界才符合中國的利益。
所以,對於契恰科夫希望繼續對蘇戰爭的建議,趙北毫不客氣的拒絕了,理由非常充分,那就是,“亞細亞解放陣線”多數國家都希望透過談判解決戰爭問題,戰爭從來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要蘇聯肯尊重“亞洲集體利益”,戰爭就會立刻結束。
當然,為了穩住契恰科夫,趙北也向他透露了一點會談的內幕,告訴契恰科夫,如果蘇聯希望結束戰爭的話,蘇聯目前控制的中西伯利亞地區很可能必須放棄,而一旦這些地區被蘇聯放棄,遠東共和國或許可以接管這些地區,但是這需要亞解陣的批准。
對於趙北的這個利益分配方案,契恰科夫顯然不太滿意,悶悶不樂的告辭而去,趙北親自送他離開酒店,望著契恰科夫乘車離開,趙北很清楚,契恰科夫不會甘心的,這個人或許是做了太長時間的總統,真以為他自己很有能力治理國家了,這種人已不太合適繼續作為代理人統治遠東共和國了,所以,趙北在返回房間之前已開始盤算遠東共和國下次軍事政變的時間了。
無論如何,都必須將主動權掌握在趙大總統手裡。
第1165章 “四海”“四山”
浩瀚大洋,廣納百川是它的氣概,驚濤駭浪是它的力量,沒人比得上它的氣概,沒人敢藐視它的力量。
眼前的大洋似乎是在沉睡,波瀾不驚,濤聲不響,海天一色,碧波盪漾。
在這平靜的洋麵上,一支艦隊正鼓浪北行,蒸汽滾滾,鐵甲鏗鏘,這是一支以航空母艦為戰鬥核心的特混艦隊,戰鬥力的中堅是一艘滿載排水量三萬五千噸的攻擊型航空母艦,和這艘航空母艦一比,其它的軍艦簡直就是雄偉山峰跟前的小土坡,湊巧的是,這艘航空母艦的艦名就是一座山脈的名字:伏牛山。
“四海”、“四山”,這就是中國海軍遠洋攻擊力量近期發展的目標,而目前,“東海”、“南海”、“渤海”、“黃海”已經進入現役,並且參加了實戰,而計劃目標中的“雪峰山”、“羅霄山”、“武夷山”現在仍在船臺施工中,只有“伏牛山”號完成了最後的舾裝,並在接受最後階段的海試,實際上,現在的“伏牛山”航空母艦戰鬥群只是一個演習性質的艦隊,特混艦隊裡的那些軍艦其實只是從各個艦隊裡臨時抽調來的。
由於尚未正式入役,“伏牛山”號航空母艦的艦長也並不是正式艦長,而只是代理艦長,只是這位代理艦長的軍銜卻非常高,海軍中將,不是別人,正是沈鴻烈。
沈鴻烈是特意從中東地區趕回國參加“伏牛山”號的海試的,以他的資歷和身份,代理“伏牛山”號艦長倒也合適,實際上,為了爭取這個位置,他甚至提前向中樞打了報告,所以,當“高加索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沈鴻烈卻能回到國內,參加對“伏牛山”號的全面測試。
“四山”是同一級航空母艦,相比“四海”,“四山”的滿載排水量更大,戰鬥力也更強,相應的,造價也更高,而為了保障這四艘新式航空母艦的建造,中樞政府甚至推遲了一些公路發展計劃。
現在國際局勢非常緊張,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際上已經爆發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