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部分(3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不可能絕對的置身事外,“高加索戰爭”就是明證,也正因此,軍事裝備發展計劃就是目前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實,最初的海軍軍備發展計劃中,“四山”方案只是備用方案,原先的方案實際上是“四嶽”方案,也就是“東嶽”、“西嶽”、“北嶽”、“南嶽”,這四艘超級航空母艦的設計滿載排水量是五萬噸,如果建成服役,它們將是這個時代最有攻擊力的海上武器,但是也正是由於建造資金的問題,最終“四嶽”方案被無限期推遲,取而代之的是“四山”方案,相比“四嶽”,“四山”的造價相對低廉,而且建造質量更有保證,畢竟,冒進是不可取的。

雖然中樞“摳門”,不過沈鴻烈已經對此非常滿意了,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後孃養的”待遇,海軍總算是揚眉吐氣了,在不久的將來,海軍將擁有八艘攻擊型航空母艦,這個實力雖不能排世界前列,但是至少,排進二流海軍強國的位置是足夠了。

不過同時,海軍也堅持認為,八艘航空母艦還是不夠,畢竟,自從“亞洲解放之戰”結束之後,中國海軍需要保護的海域實在是太遼闊了,就靠八艘航空母艦,確實有點捉襟見肘的味道。

沈鴻烈也是這麼認為的,他保守估計,如果想長期佔據印度洋優勢並在太平洋取得與國力相稱的地位的話,中國海軍至少應該擁有現役航空母艦十六艘,而現在,即使根據公開的資料來看的話,美國海軍也正在加緊建造它的第十八艘航空母艦,而日本海軍也在奮起直追,這是一場競賽,而這場海上力量的軍備競賽從“海軍假日”時期結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了,而當中英哈德角海戰結束之後,這一競賽就立刻變得白熱化了。

“伏牛山”號航空母艦是在青島船塢建造完工的,在正式服役之前,這艘航空母艦也以青島為母港,而現在,沈鴻烈正在指揮這艘航空母艦返回青島港錨地,今天的海試任務完成得非常好,航空母艦的所有裝置工作良好,如果說一定要找出什麼缺點的話,或許軍官艙稍稍狹窄了一些,不過考慮到“伏牛山”號那寬敞的機庫和彈藥庫,這點缺點也立刻被彌補了。

現在,航空母艦編隊已經航行到距離青島不遠的海域了,而就在這時,正在軍官會議室召集會議的代理艦長沈鴻烈中將接到了來自雷達室的報告,在艦隊的正前方出現了一艘大型戰列艦,雖然還有幾艘小艦跟隨,但是相比之下,那艘戰列艦確實太過刺眼,因為它太大了,雷達屏上的發射訊號讓雷達兵目瞪口呆。

只有一艘大型戰列艦,這不大可能是抱著敵意的敵國軍艦,不過出於謹慎,沈鴻烈還是決定親自登上艦橋看一看對方是什麼來頭,同時,前導艦隊中的驅逐艦也已前行一步檢視。

十五分鐘之後,那艘戰列艦已經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艦旗了,不出意料,那是一艘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同行的是幾艘巡洋艦、驅逐艦。

“那艘軍艦還真是大。應該就是訪問青島的日本海軍的‘大和’號戰列艦。”

沈鴻烈非常感慨,他已經認出了那艘日本戰列艦,正是“大和”級中的首艦,這也是目前世界各國海軍中排水量最大、戰鬥力最強的戰列艦。

自從在東北亞戰爭中戰敗之後,日本就改變了它的國家戰略,不再以東亞大陸為擴張方向,轉而向南,進軍東南亞和太平洋方向,併為此調整了軍費開支比例,大幅削減陸軍軍費,同時大幅增加海軍軍費,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海軍的發展得到了充足的經費保障,雖然經濟危機導致日本國家財政困難,但是卻絲毫沒有影響到日本海軍的發展計劃,實際上,“大和”號戰列艦正是在經濟危機期間開始鋪設第一根龍骨的,那是在1935年。

從一開始,日本海軍就將“大和”號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列為最重要的造艦計劃,甚至超過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這與日本海軍的作戰思路有些關係,在日本海軍的作戰條令中,戰列艦並不是用來伴隨航空母艦作戰的,而是用於突擊敵方艦隊,搶戰T字陣橫列陣位,充分發揚火力與速度優勢,在艦炮對決中擊敗對手。

雖然日本海軍在航空母艦出現之後立刻就開始建造和研究航空母艦,但是由於傳統大艦巨炮主義在日本海軍中影響太深遠,因此,日本海軍最終決定平行發展海軍軍備,在發展新式航空母艦的同時,繼續追求戰列艦的更強火力與更快速度,而當海戰開始之後,就以航空母艦為海軍航空兵突擊基地,同時以戰列艦分隊突擊敵方艦隊,用雙管齊下的方式打得敵人措手不及。

必須承認,這個戰術很理想化,它完全忽略了海軍航空兵在技術上的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