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毅然決然選擇了戰爭。
為了這場對日戰爭,趙北準備了至少四年時間,他有信心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無論代價多大,他都決定一勞永逸的解決中國境內的日本勢力,至少也要將日本勢力驅逐出東三省和福建地區,至於臺灣問題,也必須透過這場戰爭的勝利得到初步解決。
戰爭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外交上的縱橫捭闔,既不能讓協約國認為中國對日開戰是為同盟國火中取栗,也不能讓同盟國認為中國對日開戰是向同盟國獻上的一份投名狀,所以,這個開戰的理由就顯得非常重要。
導致中日兩國走向戰爭的罪魁禍首隻能是日本,這一點毋庸置疑,趙北之所以借楊度遇刺案而大做文章,也正是為了這個目的,但是楊度遇刺案不會成為中日開戰的直接導火索,這件刺殺案只能是點燃導火索的一根火柴,而一旦導火索被點燃,那麼,中國的戰爭機器將立即全速運轉起來,即使局勢的發展不像趙北所預期的那樣順利,這場戰爭也必須進行下去,直到中國取得勝利。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畢竟,這是趙北一手開創的局面,並沒有歷史經驗可以直接借鑑,他只能保證將整個戰略計劃策劃得更加周密一些,對戰爭的準備更加充分一些,剩下的就看這個國家的軍人了。
一旦戰爭開始,這就是一場真正的“總體戰”,從國民經濟到軍事動員,從輿論策劃到外交行動,國家事務的一切都將圍繞戰爭展開,實際上,就在昨天,趙北已經密令工商部、重工業部進入戰前動員,將國民經濟轉入戰時軌道,而今天,他接見詹天佑,除了聽取西北鐵路建設情況報告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通知詹天佑,從今天起,全國鐵路運輸開始轉入“準戰時軌道”,為一場“軍事演習”提供可靠的後勤保障。
這場“軍事演習”將在河南北部的彰德地區進行,也正因此,被稱為“彰德大演習”,但是實際上,這只是一個幌子,在“軍事演習”的藉口下,中國東南西北各方駐軍將進行一次讓人瞠目結舌的戰略調動,他們將在彰德短暫逗留,而最終,多數部隊的目的地將是東三省,這些部隊將作為對日作戰的主力投入東北戰場,他們的表現將直接關係到這個國家的未來。
也正因此,這場對日戰爭的代號就是“彰德演習行動”。
在總體戰的背景下,中國的新聞界早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就已經向外界透露了“彰德大演習”的訊息,再加上一系列的戰略欺騙行動,趙北相信,只要中國軍隊行動迅速,完全可以做到雷霆萬鈞之勢,等列強反應過來之後,或許,前線已經傳來勝利的捷報了。
一切都在於一個“行動迅速”,這就要求保守軍事機密,這不僅是對外的要求,更是對內的要求,實際上,到目前為止,知道“彰德大演習”真相的高階軍官只有寥寥十幾個人,其他的高階軍官都只知道中樞有一個對日作戰計劃,但是他們並不清楚戰爭即將開始,至於對外保密工作,即使趙北需要美國政府明確立場,他現在仍然決定暫時對美國駐華公使保守機密,直到戰爭開始,屆時,美國或許會是第一個知道中國開戰決心的列強。
美國駐華公使司戴德顯然被趙北的從容不迫迷惑住了,他雖然認為中國很可能與日本決裂,但是他確實沒想到過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竟會如此的迫在眉睫,而且挑起戰爭的將會是這位“遠東狂人”。
不過司戴德倒是很輕鬆的完成了他的任務,首先,他向趙北通報了美國對中德結盟問題的立場,其次,他很順利的從趙北那裡探聽到了這位“狂人總統”的政治立場,顯然,這位總統先生並不反對大權獨攬,國會對於他而言確實只是一個擺設,他更相信手裡的權力和軍隊,所以,美國政府可以開始著手調整對華政策了,過去,美國輿論界在中美關係上宣揚的重點一向是兩國在國體上的“相似”性,但是現在,或許美國輿論界應該將重點關注放在中美越來越密切的貿易聯絡上了,美國的那些政客們也應該理智的站到國務卿先生一邊,拋開國體、政體問題,全力關注貿易問題。
司戴德心滿意足的離開了統帥堂,趙北非常客氣的親自將他送出總統府,然後,又匆匆返回統帥堂,幾個電話搖了出去,不多時,幾名重量級軍政官員便趕到統帥堂,聽候總統調遣。
藍天蔚、蔣方震、張孝準、張激揚、蔡鍔、湯鄉銘……這些高階軍官都知道“彰德大演習”的真相,此次趕來統帥堂作戰室,他們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任務。
“諸位,此次召集會議,是為了進一步明確各自的任務。我已決定,無論美國政府持何種立場,中樞對日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