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2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是沒有目的的,他們想要鐵路貸款權,他們想控制中國的幾條鐵路幹線。

是不是應該與德國走得更近一些呢?袁世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這正是他食不甘味的根本原因。

袁世凱的躑躅不是沒有道理,剛才他的外交秘書陸徵祥已經向他簡單介紹了歐洲最近的局勢。雖然歐洲的兩大軍事集團已經正式建立,但自從波斯尼亞危機平息之後,歐洲的整體局勢正趨向穩定,英國拒絕支援俄國挑起巴爾幹戰火,也拒絕支援俄國在黑海問題上的立場,這種溫和的對德態度讓德國人很滿意,德國皇帝甚至想與英國簽定一項條約,以便德國在與歐洲大陸上的某國作戰時英國能夠保持中立立場,雖然這一明顯針對法國的提議被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爵士一口拒絕,甚至還將這個訊息捅給了新聞界,但一個無可爭辯的表象是,現在的英國似乎並不非常敵視德國,兩國未必沒有走到一起的可能。

但這僅僅只是表象而已。

國際局勢變化無常,今天的敵人明天或許就會坐在一起共進晚餐,對著餐桌上的那些弱小國家指指點點,挑肥揀瘦,用弱小國家的犧牲來換取他們的暫時和平。

如果英國與德國修好,未必不能同時取得這兩個國家的支援,那樣一來,袁世凱就不必擔心遭到來自南方實力派的挑戰了。

可是,英國和德國真的會捐棄前嫌麼?

“諸位先生。”

英國公使朱爾典站起身,拿銀勺敲了敲手裡的那隻鑲金高腳杯,然後將杯子舉起,望著呆坐主賓席上的袁世凱,笑著說道:“讓我們共同舉杯,祝賀總統閣下正式定都北京。作為一個國家的國都,北京已有數百年曆史,我相信,袁大總統一定會使這座古老的東方城市煥發出新的光彩。”

樂隊適時演奏起典雅的宮廷音樂,樂聲中各國駐華使節紛紛舉杯起立,向袁世凱致敬。

袁世凱起身答禮,說道:“此次全賴諸位公使先生鼎立支援,遷都之爭方告平息。袁某必定兢兢業業,為華洋各國之友好關係盡微薄之力,即使他日選舉失敗下野,袁某依然是各位的朋友。”

其實在遷都問題上,袁大總統真正應該感謝的是趙總司令,對於同盟會和光復會遷都福州、杭州的建議,總司令和大總統的立場是一致的,他們都強烈的反對將國都遷往南方沿海,雖然在戰略上的著眼點完全不同,但到底還是在這個問題上做到了“同仇敵愾”,正是總司令的支援,大總統才勝了一局,不過在國都正式確定之後,總司令又給大總統拍了封電報,希望大總統委任光復會的領袖陶成章為“東南路政督辦”,總管東南數省的鐵路建設。

總司令的小算盤打得精啊,這個電報一方面是討好光復會同志,另一方面也是上次那個“西南路政督辦”計劃的延續,所不同的是,上次總司令是想自己來坐這個位置,而這一次則是在為陶成章謀求這個位置,一個西南,一個東南,方向不一樣,但目的卻完全一樣,都是想將一部分鐵路大權掌握在南方革命黨手裡,增加與列強討價還價時的籌碼。

這個要求太“過分”了,袁大總統不大可能一口答應,可是如果不給些好處,“總統制”又無法被寫進憲法,左右為難啊。

由此也可看出,袁大總統心煩的事情不止是外交,這內政方面更讓他頭疼,這也是他胃口不佳的原因之一。

看出袁世凱有些意興闌珊,朱爾典說道:“總統閣下完全不必擔心總統選舉的事情,據我所知,貴國此次總統選舉是由各省代表共同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投票,作為德高望重的資深政治家,沒有人比袁大人更適合總統的位置,目前除了少數幾個省之外,多數省的實權是由貴國立憲派掌握,我相信,他們一定不願看到那些一直躲在外國遙控革命的人做總統,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滿嘴大話的政客,而是一位實幹家。”

袁世凱苦笑道:“怕就怕到時候有人蠻不講禮,如果南方某些野心家想以武力奪取總統之位,為了國家前途,百姓福祉,我也只好讓賢了。”

“總統閣下不必擔心,蘄州事變之後,英國政府決心加強對貴國中樞的支援力度,現在,英國的兩艘軍火船已經抵達香港,再過幾天就能到天津,屆時,貴國的政府軍將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有這支軍隊在,我相信貴國的中樞權力絕對不會被野心家削弱。”

朱爾典信心十足的說道,然後話鋒一轉。

“不過,僅有先進的武器是不夠的,現代戰爭打得是後勤和進軍速度,如果粵漢鐵路、津浦鐵路和川漢鐵路能夠儘快修建完成的話,貴國的政府軍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