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陪坐一邊的伍廷芳卻是眉頭擰得更緊。
剛才跟朱爾典說話的時候,總統可不是這麼看待那場國會里的毆鬥的,若論變臉的技巧,伍廷芳還真是自愧不如。
想到這裡,伍廷芳收斂心神,仔細聆聽總統與德國公使的談話。
總統真正想告訴德國公使的事情並不複雜,基本內容就是:目前,國會里的“親德派”與“親英派”勢均力敵,所以,這個與德國結盟的議案很可能被束之高閣,考慮到德國與中國的友好關係,總統不忍袖手旁觀,但是由於這是國會的事情,不在總統職權範圍之內,所以,總統希望德國方面能夠更“主動一些”,讓國人對德國的感情更深,那樣一來,國會或許會透過中德結盟的議案。
其實這話說白了,就是希望德國政府和商界加大對華投資力度,用金錢和技術收買中國人的愛國心。
聽到這裡,伍廷芳突然明白過來了,他明白國會為什麼會爆發中德結盟風波了,說到底原因很簡單,因為總統似乎想盡快完成那個“四年工業發展計劃”,而最好的途徑就是充分利用德國結盟心切的這個弱點,將更多的德國商人拉過來。
現在的德國政府,倒是很符合“人傻,錢多”的特徵。
為了使德國人變得更加慷慨,總統不惜在國會里演一齣戲,讓德國人明白這樣一個道理:
“現在中國人裡頭,越來越多的人對德國持友好立場,如果想讓更多的中國人支援中德結盟,那麼,還請德國人多向中國轉讓些先進技術,多向中國投些資本。”
這個道理並不複雜,伍廷芳很快想明白了,他也相信,那位德國公使先生也很快就會想明白這個道理。
第565章 遠東困局
旭日東昇,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昨夜一場暴雨,持續了多日的高溫稍微往下降了降,不過這太陽一出來,氣溫立刻升了上去,不到八點,這房間裡的溫度已經快到三十五攝氏度了。
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先生饒有興致的研究著牆上掛著的那隻氣溫表,這是前幾天他特意吩咐秘書到街上買的,這隻氣溫表是中國的一家企業製造的商品,現在,這隻氣溫表就掛在那隻英國造氣溫表的下邊,朱爾典正認真的比較著兩者讀數之間的細微差距。
中國製造的這隻氣溫表的讀數比英國製造的那隻氣溫表的讀數稍微低了那麼一點點,雖然朱爾典的愛國心告訴他,英國氣溫表的讀數才是正確的,可是公使先生也不得不承認,中國製造的這隻氣溫表應該算是合格商品,至少,它是這個東方古國工業發展的一個小小證據。
誰能想得到呢?不過短短兩年時間,中國的工廠已經開始批次製造氣溫表了,雖然這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從一個側面反應了中國的工業發展速度。
從心裡講,朱爾典是很佩服那位民國的趙大總統的,沒有那位總統先生的高瞻遠矚,或許這個國家的工業也不會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
“四年工業發展計劃”,必須承認,這是很有創造性的計劃,由中樞政府出面,站在戰略的高度對本國的輕重工業發展制訂出一個明確而詳細的計劃,而且這個計劃裡的所有重點工業專案無一不是相互配合的,這略有些像是建造房屋,在施工之前,先設計一份藍圖,然後按照藍圖進行建設,雖然在建設中或許會對原計劃的某些不足之處做出修改,但是基本的框架是不變的,而主持這一切的,就是那位趙大總統。
對於那位“狂人總統”的能力,朱爾典是絲毫也不懷疑的,如果說以前他還曾對總統先生的年紀而嗤之以鼻的話,那麼現在,他已經不敢輕視這位年輕的總統先生了,“年輕”不是總統先生的缺點,恰恰相反,那是他的優點,一位年輕的、有才華的、野心勃勃的國家元首,這足以使朱爾典肅然起敬,然後就是隨之而來的憂慮。
能不憂慮麼?如果中國是英國的盟國,英國自然不會因為這個盟國擁有一位優秀的最高統治者而憂慮,相反,英國甚至可能會為此而慶幸,朋友越是強大,英國就越是安全,尤其是在現在這種國際局勢之下,英國更需要一位睿智的朋友,至於以後,朋友會不會反目,這不是英國政客們現在有心情考慮的問題。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中國與德國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兩國正在迅速的靠攏,中國成為德國盟國的可能性要遠高於與英國成為盟國,對此,朱爾典非常憂慮,英國政府也同樣憂慮,如果統治中國的是一位庸庸碌碌的統治者,英國人完全沒有必要憂慮,可是現在,偏偏是那位年輕的、有才華的、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