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3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器裝備、作戰經驗、軍心士氣都遠超東南方向的聯合陣線部隊,是北洋軍的勁敵,所以,西線的北洋軍部隊不僅不能調去東線,而且還必須進一步加強西線力量,已進抵山海關並基本完成換裝的新編北洋第十六師、第十七師也必須立即裝車,前往河南前線,增強那裡的北洋力量,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爭取一舉打垮湖北革命軍。

由於分歧嚴重,會議僵持下來,段祺瑞雖然惱火,但也無可奈何,因為趙秉鈞是站在段芝貴一邊的,而趙秉鈞卻是袁世凱的會議代表,他的話分量很足。

對於袁世凱派來一個外行列席軍事會議,段祺瑞很是不以為然,在他看來,趙秉鈞搞政治、搞陰謀或許有一套,但若說到軍事,他就是一個完全的門外漢了。

“閏農,你意下如何?”

見會議僵持局面無法打破,段祺瑞只好向一直沉默不語的張孝準問計。

但張孝準只是淡淡說道:“卑職只是一個軍事顧問,如此大政方針絕非是我可以置喙的,還請段總長自己拿主意,定了主意,我才能為進軍細節出謀劃策。”

聽了張孝準的話,段祺瑞沒說什麼,只是嘆了口氣。張孝準跟著蔣方震從德國回國之後,直接就到天津投了北洋,對於這樣一個學貫東西的軍事幹才,袁世凱也很重視,本欲委以重任,但卻遭到北洋上下抵制,僧多粥少,實在沒有人肯把位置讓給這位張孝準,無奈之下,袁世凱也只能委了張孝準一個“高階軍事顧問”的虛銜,讓他留在總統府裡為自己提供軍事諮詢。

張孝準帶著一腔報國熱情投效北洋,結果卻坐了冷板凳,這內心的淒涼與憤恨不足為外人道也,本想辭了總統府的顧問去保定軍校做校長,可是保定軍校現在是段祺瑞的禁臠,現任校長是段祺瑞的親信曲同豐,張孝準不甘屈居人下,所以最終還是沒去保定,繼續呆在總統府裡吃閒飯,雖然袁世凱待他不錯,可是畢竟滿身才情無處揮灑,卻是遠不如蔣方震、蔡鍔他們風光了。

如此一來,張孝準心灰意冷,平時說話也是帶著幾分自嘲,在不知底細的人看來他這是恃才傲物,但是段祺瑞卻是明白他的心思,知道他是對北洋有意見,但段祺瑞對此也是愛莫能助,北洋是個集體,這個集體內部抱團,對於外來的人格外排斥,張孝準要想真正融入這個北洋集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果他不能適應北洋的遊戲規則,那麼就連袁世凱也沒辦法讓北洋中人接納他。

除了心灰意冷之外,張孝準更多的情緒是後悔,後悔當初沒有聽從蔣方震的建議留在南方,為革命軍政府效力,如果留在南方的話,張孝準肯定比現在混得好,因為他是同盟會秘密會員。

當年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張孝準就已秘密加入了同盟會,立志反清,畢業之後回國,在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幕下的時候,他就在著手準備反清起義,不過由於遭到張作霖、吳俊升等舊軍將領的排擠,張孝準無法掌握軍權,最後還被迫遠赴德國“考察”軍事。革命之後,蔣方震與他一同回國,在船上張孝準曾經認真的考慮過個人前途問題,當時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跟著同盟會革命,另一條路是投奔北洋集團,張孝準最後選擇了後一條道路,所以,他來到了北洋。

在張孝準看來,既然清廷已經完蛋,那麼同盟會“驅逐韃虜”的目標已經實現,當初他之所以加入同盟會,也正是為了這一目標,現在,既然旗人的江山已經完蛋,那麼,為北洋集團服務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畢竟,北洋軍才是中國新銳軍事力量的代表,連外國軍事專家也這麼認為。

但是現在,張孝準終於相信蔣方震的判斷了,這北洋軍,就是一具披著華麗外衣的陳腐殭屍,空有現代軍隊的軀殼,卻無現代軍隊的靈魂,依靠這樣一支軍隊是無法實現強國之夢的,這支軍隊的組建不是用來強國的,而是用來爭權奪利的,他只是袁世凱手裡的一把權謀工具而已。至於袁世凱這個人,張孝準現在也看明白了,袁世凱就是一箇舊式官僚,這個人玩弄權謀可以,但是講到治國平天下,恐怕就是有心無力了,這一點,現實就是最好的證明。

所以,在張孝準看來,他當初的選擇錯了。

現在,北洋軍準備大舉南下,向南方的革命軍開戰,這不是張孝準願意看到的,他更不願為北洋集團殺戮革命黨人出謀劃策,所以,剛才他對段祺瑞講的那幾句話固然是內心不滿的表現,但更主要的,是他不願蹚這趟渾水。

不過張孝準的話抱怨味道太重,段祺瑞聽出來了,但沒計較,可是另一個姓段的卻不似段總長這麼沉得住氣。

“張孝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