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進入美國商人的視野,德國的主動拉攏正好給了美國商人一個插手的機會。
就在昨天,德國駐華公使雷克斯與美國公使館參贊弗萊徹一同拜會了袁世凱,就粵漢、川漢鐵路問題與袁世凱進行了交涉,兩人向袁世凱提出,願意組建聯合財團,為袁世凱的北洋集團提供鉅額貸款,而交換條件就是,至少要將粵漢、川漢鐵路中的一條交給兩國商人承辦。
袁世凱一時拿不定主意,並未當場應允,只答應考慮考慮。
但是還沒等他考慮清楚,朱爾典已經得到了訊息,顯然,英國人一直在密切關注著袁世凱的一舉一動,說不定,袁世凱身邊就有英國人安插的眼線。
“公使先生,昨天德國公使確實與美國參贊一同與鄙人進行了會晤,也是為了粵漢、川漢鐵路的事情。”袁世凱遲疑了一下,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朱爾典眯了眯眼,說道:“我很想知道,閣下是如何答覆他們的?”
“事關重大,鄙人一人做不了主,還需與幕僚們商議商議,更需知會朝廷知曉。”
“貴國朝廷曾與英國政府有過默契,長江流域是英國的勢力範圍,任何其它國家均不得在這一範圍之內謀求優勢地位,無論是粵漢路還是川漢路,都在這一範圍之內。我想,閣下對於這一點應該是清楚的。”
袁世凱默然無語,朱爾典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粵漢、川漢鐵路絕對不能交給英國之外的國家。
鐵路不僅僅是個運輸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透過鐵路,英國可以將自己的影響蔓延到更廣闊的地區,修建鐵路不僅可以為本國的鋼鐵廠謀求市場,還能獲取鐵路沿線的商業壟斷權,如果鐵路控制在英國商人手裡,只要英國人願意,隨時可以透過提高運價的方法將敵國商品拒之門外。
所以,粵漢、川漢鐵路,英國人是志在必得,沒有絲毫商量餘地,即使英國得不到,也絕對不能讓德國撿了便宜。
見袁世凱沉默不語,朱爾典趁熱打鐵,說道:“英國政府認為,如果閣下的新政府能夠為英國商人提供鐵路修築上的便利,那麼,英國政府可以再向閣下無償贈送一批最新式的軍火,比德國貨更精良。”
聽了這話,袁世凱心頭一震,昨天德國公使也說過類似的話,現在看來,他的身邊肯定有英國人的眼線,不然的話,這麼秘密的事情英國人怎麼可能知道?
袁世凱不及細想,急忙說道:“公使先生的好意我心領了,至於鐵路的事情,確實事關重大,我需要與幕僚們仔細商議。”
朱爾典見好就收,說道:“希望袁大人儘快給我一個明確的答覆。我有耐心,但並不代表英國商人都有耐心,據我所知,同盟會的人曾經與英國財團有過接觸,談論的也是借款的事情,雖然我與袁大人是知己,但商人惟利是圖,誰也不能保證英國財團會一直支援袁大人。”
袁世凱聽出朱爾典話裡的威脅之意,一時有些走神,待回過神來,點頭說道:“請公使先生放心,只要朝廷發話,袁某一定為貴國工商業界盡心盡力。”
恭送朱爾典等人離開津海關道衙門,袁世凱上了馬車,趕回直隸總督衙門,他的長子袁克定也同乘一車,待馬車啟動,便將一封電報抄稿呈給了袁世凱。
“楊皙子的回電。”袁克定沒敢多廢話。
昨日袁世凱才得知楊度擅自做主跑到武昌當說客的事,為此大為光火。袁世凱打得主意是南方革命派咬定“共和”不放,自己則趁機以此要挾清廷,一邊逼清廷讓國,一邊與南方討價還價,無論如何,自己也得坐上“大統領”的位置,要從清廷和革命黨手裡攫取最大利益,僅有一個趙北支援他是不夠的,同盟會、光復會的領導人都必須明確表態支援他,只有這樣,清廷才能讓國,也只有這樣做,才能向世人傳達這樣一個資訊:滿清是滅於我袁世凱之手,而不是滅於革命黨之手!
但楊度的擅自行動打亂了他的部署,因為楊度去武昌,就是勸說趙北放棄“共和”主張,贊成君主立憲,如果他真說動了趙北,到時候南方革命派最重要的一支力量軟化,宣佈贊成“君憲”,那麼袁世凱的如意算盤就要落空,雖然清廷肯定也無法保住權力,但至少能實行虛君立憲,到時候袁世凱再怎麼霸道,頭上卻始終還騎著一個皇帝,這是他極不願看到的,做了一輩子奴才,他不願繼續再做奴才,哪怕是個很有實權的奴才。
袁世凱將那電報抄稿看了幾眼,頗感詫異,沉吟道:“瞧這電報裡的意思,那趙北似乎有些動搖,‘共和’還是‘君憲’還在兩可之間,不過,他那句話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