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2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現在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第121章 清廷密使

一輛漂亮的四輪馬車轔轔的碾過那坑坑窪窪的街道,劇烈的顛簸將車裡的乘客顛得東倒西歪,雖然這種感覺與京城的街道沒什麼兩樣,但乘客們還是透過車窗發現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祥子,力巴們在那路中間修得是啥玩意?”一個乘客好奇的向坐在對面的饒漢祥詢問。

“那不是力巴,那是築路工人,修得是交通崗亭,那上頭得站著交通警察,指揮交通,手裡拿兩面旗,一紅一綠,綠的透過,紅的止步,誰敢違反,當場扣下。這也是趙總司令辦的新政之一,以後還要修馬路,開電車,幾位若是再來武漢,或許就不必坐馬車了。”饒漢祥陪著笑說道。

“那要是咱們走路呢?那交通警察管不管?”那人又問。

“那他就管不著,但不許亂穿馬路,尤其是街口,得走斑馬線。”饒漢祥回答。

“何謂‘斑馬線’?”

“這個……現在漢陽沒修馬路,還沒畫呢,其實就是畫在地上的白線,跟斑馬的紋路差不多,故此得名。……別問我什麼是斑馬,我也沒見過。”饒漢祥抹了把額頭的冷汗,沒辦法,這幾位京城來的旗人大爺未免太沒見識了點,不過這似乎也怪不到他們頭上,畢竟,這個時代見過斑馬線的中國人確實沒幾個,其實不要說斑馬線,便是見過電車的人也沒多少,也就租界裡有這種交通工具,再就是天津城裡有,那還是袁世凱前幾年辦新政的時候跟洋人學的,這個電車武漢就沒有,現在中國只有兩個城市有電車,一個是上海,另一個就是天津。

所以,現在武漢的公共交通事業主要靠馬車支撐。

這輛馬車裡的這幾位乘客除了饒漢祥之外,都是清一色的旗人,為首的叫繼祿,是清廷內務府次席大臣,剩下幾位也都是內務府的司員。有清一代,內務府總管皇宮事務,諸如祭禮、財務、刑獄、警衛等等,實際上就是皇帝的管家,雖然是肥缺,但因事關重大,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得缺的,內務府首席大臣和次席大臣通常都由皇室近支旗人擔任,都是皇室可以信賴的人,一些不方便交給外臣去辦的差事就得著落在他們身上。

此次到武漢辦差,繼祿是奉了密旨的,但由於他一向守口如瓶,此次武漢之行到底所為何事,即使是同行的那幾個旗人也都不太清楚。

其實繼祿到武漢來的目的只有一個:想辦法與共和軍總司令趙北會晤,取得他的信任,然後想辦法說服他支援君主立憲。

為了收買趙總司令,清廷下了血本,從皇家內庫蒐羅了不少奇珍異寶,交由繼祿帶著,準備隨時獻給趙北,除此之外,考慮到趙總司令喊的那句“搶錢搶田搶娘們”的革命口號,幾個從新選秀女中挑出來的美貌女子也都跟著繼祿到了南邊,如果趙總司令點頭,她們就是總司令的侍妾了。

除此之外,繼祿還帶著一封密旨,只要趙北同意君主立憲,就封他為“鄂王”,比照明代雲南沐氏前例,由他趙氏一族世鎮湖北,王爵世襲罔替。

對於此次武漢之行,繼祿根本沒有信心,但朝廷密旨下來,他只能硬著頭皮上了,帶著幾個可靠的司員,帶上財寶美女,連夜離京南下,乘火車直抵漢口,然後拿著慶親王奕劻的親筆信,先去武昌拜見了湖北議院議長黎元洪。

黎元洪與奕劻是舊相識,當年他之所以當上協統,全靠奕劻的“慶那公司”幫忙,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奕劻是黎元洪的“伯樂”。

奕劻的親筆信確實起了些作用,黎元洪答應牽線,為繼祿等人安排一次與趙北的會面,但並不保證總司令一定會接見繼祿。

繼祿在漢口旅館住了幾日,直到今日,黎元洪才傳來訊息,讓他們今日午飯之後去拜見總司令,但黎元洪沒有親自來,而是派了他的文案師爺饒漢祥陪同,一行人從漢口跑到漢陽,乘了輛總司令派來的馬車,直奔由漢陽縣衙改建而成的軍政府招待所。

這一路之上,繼祿一直沉默不語,思考著如何說服趙北贊同君主立憲,所以,對於那幾位沒見識的隨員也沒加干涉,任由他們問東問西,其實作為內務府大臣,繼祿在天津坐過袁世凱買回國內的電車,甚至在府中裝了部電話,清末的新政不僅僅只是花架子,也是有些實際成就的,只可惜是表面工夫,僅僅只能點綴一下而已,絲毫不能使這個氣息奄奄的王朝起死回生,反倒讓百姓眼界更為開闊,更不安分了。

馬車從城牆上的一個豁口駛進漢陽城,幾個旗人又好奇的問了幾句。那豁口本是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