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的話,那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恐怕就要終結了,畢竟,除了日本對這個國家虎視耽耽之外,德國人也一直對這個國家垂涎三尺。
不過現在,對於德國來說,瓜分中國是不切實際的,德國在遠東的力量比起英國、日本,實在是微不足道的,與其因為參與瓜分而遭到中國民眾的敵視,還不如想辦法把這個擁有五億人口的國家綁上德國戰車。
趁著英國和日本還沒有動手,還是儘快把這個衰落的國家拉上自己的賊船吧,讓那五億人口為德國提供市場,也為德國戰車提供一些動力。
在皇帝的催促下,德國政府很快就採取了行動,透過駐華公使聯絡上了清廷,倡議中國、美國、德國結盟,共同對抗日本,對於德國的建議,清廷非常感興趣,當時日俄戰爭剛剛結束,東三省岌岌可危,能不能保住這塊“龍興之地”,全看此次外交上的縱橫捭闔了,於是,唐紹儀率領一支外交使團去了美國,準備就三國結盟問題與美國政府磋商。
但是美國仍舊不肯上德國的賊船,而且美國政府很聰明的利用了“中美德三國同盟”的輿論,迫使日本政府重新坐回談判桌前,與美國簽訂了《羅脫高平協定》,換來了日本政府“門戶開放”和不攻擊菲律賓的承諾,在這種爾虞我詐的國際政治較量中,德國皇帝組建中美德三國同盟的美夢總算是醒了。
在這種背景之下,德國只能把全部希望都放在中國身上,這是它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維持既得利益的唯一希望,哪怕這個國家自己也是朝不保夕。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