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3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前,北洋政府不能倒下。

於是,朱爾典就開始為南北和談奔走,試圖透過這種方式維持搖搖欲墜的袁世凱政府。

但是要想讓袁世凱接受和談建議,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袁世凱的朋友,朱爾典非常清楚現在袁世凱的憤怒,自從馮國璋的北洋第二軍全軍覆沒的訊息傳回總統府,袁世凱就暴跳如雷,召集一幫小站新軍親信,接連開會,揚言“御駕親征”,要把這北洋的面子給搶回來,要繼續跟聯合陣線作戰到底。

作戰到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問題不在於北洋沒有足夠的部隊,也不在於沒有足夠的軍餉和彈藥,問題的關鍵是,如果袁世凱繼續跟南方實力派進行戰爭的話,將對英國的遠東戰略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英國在遠東的戰略就是平衡戰略,英國與日本結盟是為了平衡俄國力量,英國與俄國結盟也是為了平衡日本力量,同時拉攏日俄兩國共同壓制德國力量,但是這個平衡戰略的前提條件是中國的局勢不發生劇烈變化。

正因如此,在“戊申革命”爆發之後,英國政府立即採取措施,全面支援袁世凱奪取權力,試圖以此為手段儘快平息革命引起的亂局,維持遠東平衡局面,使那些有著覬覦之心的列強無機可乘。

但是隨著南北對峙的升級,袁世凱的北洋集團與趙北的聯合陣線終於兵戎相見,雙方在河南進行了一場小規模的近代化戰爭,戰爭之前,英國人較為看好袁世凱的北洋軍,因為他們裝備齊全,有英國、日本支援,一般來說,是不可能戰敗的,但是戰爭的結局卻給了英國政府一記響亮的耳光,聯合陣線大獲全勝,北洋軍敗得一塌糊塗,這讓英國政府非常的震驚,這才意識到北洋集團是多麼的虛弱。

但是後悔是來不及了,英國政府必須立即採取補救措施,維持遠東的平衡局面。

讓英國政府更覺得意外的是,吃了大敗仗的袁世凱竟然還想打下去,這簡直是不自量力!

第341章 補救措施(下)

作為一箇舊式官僚,袁世凱當然不清楚現在他正面對著一個怎樣的國際局勢,自從豫南慘敗的訊息得到證實後,日本和俄國駐英大使先後拜訪了英國外交大臣格雷爵士,兩國大使都建議採取“必要的措施”解決中國的亂局,日本駐英大使甚至建議由日本從朝鮮抽調部隊,加強大沽至山海關一線的“防務”。

日本人想幹什麼,英國政府很清楚,但是英國政府並不擔心日本會採取單方面行動,因為日本還需要英國的支援,英國政府更擔心的其實是俄國,如果俄國將注意力轉向中國的話,將嚴重削弱俄國在抗衡德國戰略中的地位,雖然發生這種戰略轉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英國政府還是決定“說服”袁世凱放棄繼續作戰的念頭,回到談判桌前,穩定中國局勢,使俄國那位自負的沙皇陛下繼續將戰略重心放在歐洲大陸。

“說服”的方法也很簡單:第一,英國立即扣押了所有運抵香港的英國軍火,而這些軍火原本是準備運到天津裝備北洋軍新編部隊的;第二,英國立即通知所有在華財團和銀行,在英國政府點頭之前,所有對華貸款業務一律停止,而現在英國貸款的唯一去向就是北洋集團,如此一來,北洋軍的軍餉來源立刻成了問題。

在英國政府的“勸告”下,袁世凱無奈的放棄了繼續作戰的念頭,終於答應恢復與聯合陣線的和平談判。

當然,影響袁世凱決定的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在昨天,民國代理海軍總長湯鄉銘在江陰拍發通電,宣佈“起義”,率領江防艦隊全體官兵和艦船加入聯合陣線,誓言保衛國會,捍衛憲法,正式與袁世凱的北洋集團決裂。

很顯然,透過豫南一戰,很多人都看清了北洋外強中乾的實質,他們決定選擇新的效忠物件,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的話,南北之間的力量對比將發生強烈變化。

而且,失去了江防艦隊,東南地區的北洋第一軍就失去了機動性,完全沒有了戰略上的優勢,整個東南局勢急轉直下,袁世凱就算是想繼續與聯合陣線作戰,也是不可能了,他只能坐回談判桌前。

於是,朱爾典奔走之下,宋教仁率領南方和平代表團又返回了北京,與北洋方面舉行和平談判,爭取儘快結束南北分治的局面。

不過讓朱爾典沒想到的是,當他陪同宋教仁來到民國外務部正門前的時候,北洋政府竟沒有派一個人前來迎接,而在火車抵達北京的時候,朱爾典還特意在火車站給袁世凱打了個電話,告訴他南方和平代表團已到了北京。

顯然,袁世凱現在還沒消氣,想給南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