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普通人,那位吳司令是陸軍部代理總長段祺瑞的小舅子,現在局勢緊張,段祺瑞哪裡有不先救小舅子的道理?
程侍墀並沒有提醒鮑貴卿這一點,因為提醒也沒用,鮑貴卿和吳佩孚一樣,都看不起吳光新這種依靠裙帶關係提拔起來的北洋“後起之秀”,說起來鮑貴卿應該算是北洋的元老,可是現在卻跟一個愣頭青並列為旅長,這口氣鮑貴卿是咽不下去的,在這個問題上,他對段祺瑞也是有意見的。
電稿擬好,交鮑貴卿過目,簽了字後便交副官拿去電報室拍發。
副官前腳剛離開司令部,河南省議院的議長張鎮芳就神色古怪的走進了司令部,這位也不是普通人,他是袁世凱袁老帥的表弟北洋,就是這麼的盤根錯節,要想在這個權力圈裡步步高昇,就得有依靠,一靠關係,二靠親戚,三靠資歷,四靠金錢,吳光新、張鎮芳就是這張權力網中近水樓臺的代表人物。
自從張鎮芳到了河南,鮑貴卿一向唯張議長馬首是瞻,也正是靠著鮑貴卿的部隊,張鎮芳才得以壓住河南都督趙倜,成為實際上的“河南王”。
見張鎮芳過來,鮑貴卿很是詫異,忙迎上打招呼。
“議長為何到此啊?”
張鎮芳左右瞄了瞄,拉著鮑貴卿走到窗邊,小聲說道:“鮑司令,你的那列火車現在能不能開車?”
“議長何以有此一問?”鮑貴卿心中一凜。
“你我不是外人,我就跟你實話實說。剛才一位開封故舊給我拍了封電報,說河南都督趙倜要造反,要投降聯合陣線,現在正跟聯合陣線的說客密議呢。我跟你要火車,是想去一趟開封,看看能不能挽回局面,趙倜手下幾萬人槍,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聽了張鎮芳的話,鮑貴卿急忙命人準備火車,但是卻沒動他的那列專車,而是另外準備了一臺火車頭。
這臺火車頭本是用來拉旅客列車的,但是卻被鮑貴卿挪用,如此一來,火車站的秩序頓時大亂,那些已買了車票卻無法上車離開鄭州的百姓與守衛火車站的北洋軍發生了衝突,鮑貴卿的司令部附近不時響起冷槍。
“傳令下去!膽敢衝擊司令部者,一律擊斃!”
站在窗前,望了眼那些群情洶洶的百姓,鮑貴卿不得不下令戒備。
此時,他突然想起了當初吳佩孚在鄭州向請願百姓開槍的那件事,當時他還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吳佩孚太沖動,但是現在,鮑貴卿突然發現,他遭遇了與吳佩孚一樣的困境。
而且這個困境也不是鮑貴卿一個人就可以解決的,只怕連北洋這個集體也對此無能為力。
第349章 誠意
北洋軍在豫南作戰的失利,不僅將北洋集團拋入了空前未有的困境之中,同樣也使那些首鼠兩端的騎牆派們陷入了尷尬之中,北洋在為擺脫困境而努力,這些騎牆派人物也在為擺脫尷尬處境而努力。
作為南北實力派之間的著名騎牆派人物,安徽都督薑桂題這幾天裡一直寢食不安,他正在為自己當初的待價而沽而後悔。
當初南北之間的分歧與對峙逐步升級,眼看雙方就要大打出手,對此局面,薑桂題和他的幕僚們都非常高興,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無論是北方的北洋集團,還是南方的聯合陣線,都是實力雄厚的政治軍事集團,和他們一比,薑桂題的這點力量微不足道,要麼自願投奔某一實力派,要麼被人用武力強行吞併,所以,只有當南北之間的力量達到平衡的時候,薑桂題才能獲得最大的好處。
隨著“南國破曉”行動的展開,薑桂題和他的幕僚們自以為抓住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他們決定自抬身價,在南北之間玩平衡,看看哪一邊出的價格更高,如果價格能夠讓他們滿意,那麼他們就會加入哪一邊。
但是薑桂題和他的幕僚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場豫南之戰這麼快就分出了勝負,結果沒等另一邊來得及喊價,南北力量對比就發生了巨大變化。
北洋集團喊價及時,這頂“安徽都督”的帽子就是北洋方面給的,但是問題在於,北洋是這場豫南之戰的失敗方,薑桂題剛把這頂“安徽都督”的帽子戴在腦袋上,聯合陣線就一巴掌拍了過去,將這頂帽子拍扁了,這頂北洋給的帽子不值錢了。
薑桂題那個恨啊,一恨北洋外強中乾,二恨聯合陣線對自己行緩兵之計。
北洋外強中乾,這倒不是很讓人意外,薑桂題當年好歹也在北洋軍裡呆過段日子,雖說不上知根知底,但是對於北洋的種種內幕、積弊也是多少看出來一些,別人說他姜老鍋的毅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