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有必要的話,我們甚至可以考慮在長江之上修建一座鐵路橋,將京漢線與粵漢線連線起來,您的軍隊就可以很方便的在南北方向進行調動了。當然,鐵路、橋樑的管理和經營應該由投資方主持,具體章程可參照京漢鐵路辦理。”
趙北放下信,看了眼坐在司戴德身邊的翻譯,面無表情的說道:“修鐵路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我舉雙手贊成。只不過,修鐵路需要大筆資金和雄厚的技術力量,目前來說,這兩者我都不具備,即使有實力修建鐵路,我認為首先應該修建的是四川省內的鐵路,至於粵漢鐵路,現在談似乎還早了一點,而且,這條鐵路一旦修建完畢,或許會對長江流域的現行商業秩序造成衝擊,引起其它國家的不滿,萬一引起外交糾紛,袁大總統又要埋怨我擅起外釁了。”
“您是擔心英國的態度嗎?”司戴德狡黠的眨了眨眼。“關於這一點,您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塔夫脫總統在就職儀式上明確表示要保護美國海外商業利益,粵漢鐵路是美國資本,英國完全沒有理由干涉。至於資金和技術,對於我們美國商人來說絲毫也不是問題。”
“美國資本?”趙北心中一絲苦澀。“單單英國一國還好說,但現在的問題是,英國、德國、法國都對這條鐵路感興趣,粵漢鐵路的事很是棘手。再說了,前幾年的那場保路風潮轟轟烈烈,人心不靖,我不能不顧慮輿情。”
這話倒是沒有誇張,上次與德國在華僑商聯合會的代表們共進晚宴,德國人就曾提過聯合修建粵漢、川漢鐵路的事情,他們也跟美國人的打算一樣,要求參照京漢線辦理,不僅要主持全部修建工作,而且鐵路建成之後也必須由德國人全權管理。對於德國人的要求,趙北沒有一口答應,畢竟這事弄不好就是一場保路風波。
至於粵漢路,其實美國人早在1898年就取得了粵漢鐵路的讓予權,但僅僅只修建了很短的一段路基,1905年,在聲勢浩大的“收回路權”運動中,清廷以六百萬美圓將這條鐵路的建設權贖回,贖金是向英國政府借的,附帶的條件之一就是:如果以後再借外債修建這條鐵路,必須先與英國方面接洽。
清廷贖回鐵路,只是迫於輿情,本來就沒打算自行修建,也沒有那個資金,所以這條連線湖北、廣東的鐵路就一直畫在設計圖紙上,沒有動工,“戊申革命”爆發之後,清廷四處籌集軍費,又打起了這條鐵路的主意,打算將路權再次出讓,英國政府得知之後,立即與之接洽,但隨即因為轉而支援袁世凱而將此議擱置,清廷只好轉向其它國家,美國、法國、德國都表示了濃厚興趣,但還沒等正式開始磋商,清室已被迫退位讓國,袁世凱當政之後,英國立即就此問題與袁氏展開交涉,若非德國、法國的強烈反對,恐怕這條鐵路早就成了英國人的囊中之物了。
“三國銀行團”的成立,很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協商這條鐵路的修建事宜,按照三國的如意算盤,這條鐵路最好應該由英、法、俄三國共同承建和管理,在攫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也順便加強一下協約國集團的友誼。
這個時代的中國就是一塊蛋糕,列強你爭我奪,各施奇謀,悲哀的是,偏偏這塊蛋糕的真正主人卻只能站在一旁,眼睜睜看著別人狼吞虎嚥,如果想吃,只能投靠洋人,或許可以從洋人牙縫裡摳點殘渣出來。
這種食物殘渣不是那麼好吃的,一個不慎就是萬世的罵名,在趙北熟悉的那段歷史中,四川“保路運動”就是這麼爆發的,之後沒過多久,清朝就在革命軍的炮聲中覆滅了。
其實借用洋款修建鐵路未必不可行,這可視為引進外資的一種途徑,但問題的關鍵不在外資,而在主權。當年清廷與比利時財團協商的那個《京漢鐵路修建章程》開了一個很糟糕的先例,以後外國財團一提到借款修鐵路,首先就想到京漢鐵路,要求參照京漢路辦理,掌握鐵路所有的管理權和財政權,如此一來,鐵路雖然在名義上屬於中國,但實際上卻完全由外國人說了算。
所以,如果美國人堅持按照京漢路章程修建粵漢鐵路的話,那麼這條鐵路就不能交給他們,即使是德國人也不行,他們想要,就去找袁世凱要,反正在趙北這裡是得不到的,除非中外“合辦”、中國管理,外國公司僅享有股東的正常權利這是趙北的底線,絕對不會動搖,“賣國賊”的罵名他承受不起。
但是既然美國已經把大腿伸了過來,如果不抱住的話確實對不起穿越者的身份。
總司令已經抱住了德國的一條大腿,但是這條德國大腿不夠強壯,所以必須再抱一條大腿,英國大腿不讓抱,日本大腿不能抱,法國大腿還沒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