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樞政府明刀明槍的對抗。
但是這個挽救同盟會的努力註定是徒勞的,人心既然已散,那麼也就別怪內部出現叛徒,或許是想向中樞表明自己已不是同盟會員,或許是不想看到廣東陷入混亂,幾位同盟會高階幹部透過各種渠道向趙北洩露了廣州武裝暴動的機密,於是,趙北不僅得以從容佈置反擊措施,而且也適時的提醒了張人駿,使他能夠在短時間內守住廣州城,等待中樞“增援”。
但是就憑張人駿目前的實力,確實是無法抵擋住同盟會全面進攻的,所以,現在的中樞政府,必須儘快做出戰略安排,在廣州城陷落之前,務必將觸手伸進廣東。
等龍濟光和張人駿拼得兩敗俱傷之後,就是中樞政府下山摘桃子的時候,到時候,不僅廣東會落入中樞掌握,就連廣西、福建也會落入中樞掌握,那樣一來,中樞力量更為雄厚,解決起安徽、江蘇等省的實力派來就更為容易了。
也正是出於這個考慮,趙北在南苑軍事會議上做出了明確了指示:
第一,立即拍發電報,命令杭州一帶的聯合陣線部隊馬上向福建進軍,迫使福建同盟會部隊返回原駐地,不許其進入廣東作戰。
第二,海軍部立即組織特遣艦隊,派遣“海琛”、“海圻”等巡洋艦兼程趕去廣東,伺機進至廣州附近水面,以武力威懾當地實力派,維護中樞權威。
第三,拍發電報給廣西代理都督王芝祥,命令他盡一切可能阻止桂東地區的同盟會部隊東進廣州,必要時,王芝祥可以命令忠於他的部隊向同盟會部隊開火,不過考慮到王芝祥只是同盟會在廣西扶持的一個傀儡人物,他手裡的實力確實也相當有限,所以,必須給王芝祥一頂更大的帽子,這頂帽子就是“滇粵桂三省巡閱使”,在戰時全權負責雲南、廣東、廣西三省地方軍務,協助中樞南下部隊征討叛軍。
第四,拍發電報給江蘇都督徐寶山、東南巡閱使孟恩遠,責令他們立即派遣精銳部隊南下杭州,在杭州聯合陣線部隊進軍福建之後接管浙江防務,並根據時局發展決定是否繼續進軍廣東,至於江蘇地區的防務,則交由江西都督閻錫山的贛軍接管。
第五,中樞拍發全國通電,對“廣東事變”正式定性,宣佈龍濟光為“叛亂分子”,同時宣佈參與此次“廣東事變”的同盟會激進分子為“叛亂分子”,派兵征討他們的同時,中樞也決定,只要這些人立即停止軍事行動,並解除武裝,那麼中樞政府將對他們實行大赦,若是頑抗到底,則中樞必將橫掃一切叛亂武裝。
一方面是軍事威脅,另一方面是輿論準備,可以說,如果沒有外來干涉的話,此次中樞政府大舉出兵南征,已是勝券在握。
第435章 左膀右臂(上)
汽笛聲中,一艘蒸汽客船鼓輪西行,海面波光粼粼,平靜得如同陽光下的綢緞,幾隻海鳥翱翔在海面,更增添了幾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自由氣息。
這是一艘輪船招商局旗下的定期班輪,專跑南京至杭州航線,前段日子全國局勢動盪,班輪停航,聯合陣線入主中樞之後,這趟班輪才恢復了航線,這艘輪船也是恢復航線之後的第一班船。
船上的乘客不多,就那麼百十號人,除了浙江商幫的商人、夥計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軍人,為了不致於虧損,這艘客船不得不充當起貨船的角色,底艙、甲板上都堆滿了大量散貨,即使是船頭的甲板上,也放著那麼幾十只柳編筐,裡頭裝著的卻不是普通貨物,而是新制的軍裝,就是原來湖北的共和軍的那種灰色軍裝。
其實,這艘客船上的貨物大多都是湖北軍政府託運的,不重要的貨物都放在客艙裡和甲板上,重要的貨物,比如軍火、軍餉等物資則放在底艙,而負責押運這批貨物的人不是別人,卻正是共和軍負責後勤的最高長官蔣方震。
按說運送軍用物資,應該儘量使用專用船隻,並避免閒雜人等上船,但是現在後勤壓力太大,也就沒有那麼多講究了。
現在,蔣方震就站在船頭,迎風而立,望著那遼闊的海面,體會著這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從容與慷慨。
蔣方震此去杭州,除了押運這批軍火、軍裝之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去接任聯合陣線“東路縱隊”參謀長之職,並協助東路縱隊司令許崇智對這支駐紮在杭州的聯合陣線部隊進行整編,將其統一納入國防軍序列,完成軍隊正規化、統一化的第一步。
“聯合陣線東路縱隊”組建於上次南北大戰之前,原來的縱隊參謀長是熊成基,但是南北大戰結束之後,熊成基就辭去了縱隊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