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的職務,開始專心輔佐宋教仁整理聯合陣線黨務,後來宋教仁遇刺身亡,熊成基更是將這聯合陣線的黨務工作一肩擔起,根本不可能再去管理軍隊工作,於是,東路縱隊司令許崇智向中樞政府拍發電報,請示東路縱隊改編問題,並向中樞推薦了幾個合適的參謀長人選,但是最後中樞拍板定下來的參謀長卻是蔣方震。
一封電報,蔣方震就解除了後勤處長的職務,帶著一船軍用物資,也帶著那意氣風發踏上了東進杭州的征途,但是船行至南京時機器發生故障,只能在南京轉船,而就在這個時候,中樞又一封電報過來,於是,蔣參謀長又多了一個工作協助許崇智南征福建,以便策應中樞在廣東的平叛行動。
當時,“廣東事變”的訊息尚未正式見報,蔣方震知道的內情也不多,但他也明白,此事不可掉以輕心,於是透過關係直接向輪船招商局施加壓力,迫使他們將班輪的起航日期提前了一天,以便使蔣方震和這批軍用物資儘快趕去杭州。
如果江防艦隊還在長江裡的話,蔣方震去杭州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但是自從南北大戰結束之後,湯鄉銘就率領江防艦隊北上天津了,那之後,長江裡基本上就沒有大型軍艦了,蔣方震這才不得不搭乘民船赴任杭州。
由於這一路是全速航行,這艘班輪走得很快,現在,客船已經駛入杭州灣,再用幾個小時就可以看見錢塘江了,杭州城也就不遠了。
“戊申革命”中,杭州一直是光復會的大本營,也是浙江軍政府的駐地,以前的浙江都督是光復會領袖陶成章,陶氏遇刺身亡之後,浙江軍政府和省議院本欲推舉立憲名士湯壽潛為浙江都督,但卻遭到了光復會的強烈反對,雖然湯壽潛得到了袁世凱的支援,但是他無法上任辦公,因此,這個浙江都督一職是有名無實,後來南北對峙發展到戰爭,湯壽潛更呆不下去了,乾脆一走了之,於是,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就順勢任命東路縱隊司令許崇智代理浙江都督一職,浙江省議院的議長則由李燮和擔任。
前段日子,山東都督王佔元、江西都督閻錫山受趙北指使,發起“撤消各省軍政府和都督運動”,許崇智也隨聲附和,主動辭去了浙江代理都督一職,並宣佈解散浙江軍政府,實行軍民分治,並推舉李燮和為省長。
這就是現在的浙江基本情況,在諸多南方省份裡,浙江是局勢最平靜的,雖然杭州也差點成為南北交鋒的戰場,但是到底沒有打起來,而且隨著北洋南進第一軍的倒向聯合陣線,浙江的局勢基本上是穩定下來了,再加上光復會在革命之後對浙江會黨的嚴厲彈壓,浙江被福建、江蘇等省視為“模範省”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作為局中人,蔣方震卻明白,浙江的平靜只是表面上的,在這平靜的表面之下隱藏著爭權奪利的鬥爭,這一方面是革命黨勢力與立憲派勢力之間的鬥爭,另一方面也表現為同盟會勢力和光復會勢力的鬥爭,在上次的南北大戰中,隨著許崇智閩軍和李烈鈞贛軍的抵達,杭州出現了同盟會的部隊,雖然聯合陣線成立之後,無論是趙北還是宋教仁都在強調這個“團結”,但是作為兩個有著齟齬和分歧的革命組織,同盟會和光復會的團結不是那麼容易維持的,更何況,這其中還夾雜了個人利益之間的激烈衝突,杭州,並不是世外桃源。
陶成章遇刺身亡之後,“浙江都督”的爭奪就是杭州三方勢力之間的角逐,一開始,同盟會聯合光復會,抵制了湯壽潛的上任,雖然同盟會人物許崇智署理了浙江都督一職,但是同盟會好景不長,等趙北取代徐世昌做了民國大總統之後,許崇智不得不“主動”辭去浙江都督一職,這表面上看是同盟會幹部高風亮節,但是實際上卻也是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的結果,只不過這一次,是光復會勢力聯合了立憲會勢力,而且還有中樞政府給他們撐腰,許崇智如果不主動辭職的話,他很可能被人灰頭土臉的趕下臺去。
雖然現在浙江軍政府撤消了,名義上實行了軍民分治,但是蔣方震很清楚,只要各方勢力不能整合起來,那麼,浙江的平靜局面也是維持不了多久的,實際上,前天中樞給他的那封密電上,就一再強調了團結各方力量的重要性,而這其中,又以團結閩軍司令許崇智為第一要務。
許崇智字汝為,廣東番禺人氏,曾入福建馬尾船政學堂,後赴日本,入士官學校,本是第一期步兵科,但因年齡不足改入第三期步兵科,與蔣方震、周道剛、曲同豐等人是同班同學,與蔡鍔、吳光新、張孝準等人是同期同學,此人並於1905年加入同盟會,回國後任福建武備學堂教習、幫辦等職,“戊申革命”中,此人積極響應同盟會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