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了日本的農業危機。4000個繅絲廠停工, 230萬蠶農陷入絕境。同時,中國廉價糧食大量輸入日本,加上國內市場蕭條,糧食價格一跌再跌。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由於中日秘密同盟的存在,日本獲得了最惠國待遇,擴大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並提前撤離了大部分西伯利亞駐軍,裁減了部分軍隊。所以,日本的經濟危機被部分削弱,財政開支也要比歷史上小一些兒。
此後,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
關東大地震對於日本的意義極其深遠。關東大地震使深度蕭條中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並揹負了鉅額外債。幾年後,日本剛剛擺脫蕭條,又因此爆發了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危機和蕭條再次襲來。然後,還未等日本喘過氣來,從美國爆發的更大危機又來到了。
整個二十年代,日本經濟都非常之困難。在1921~1929年間,日本的工業生產平均每年只增長3%。不要說與中國的增長速度相比,在英、美、法、德等主要工業國家中,也僅僅高於英國的1。7%。故而,在日本基本不存在投資過熱的情況。
但是,由於其外向型經濟結構的限制,經濟危機一來臨,日本經濟就受到嚴重衝擊。美國是日本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遭遇經濟危機,對日本的影響很大。
出口商品大量滯銷,商品價格銳跌,投資者失去信心,日本的股票市場也隨之暴跌。
更是讓日本就受不了的是,稍後中國《貿易法案》的公佈。
第一、第二大貿易國同時出現問題,等於說日本70%的對外貿易出現問題。對嚴重依賴外國市場的日本來講,這不亞於滅頂之災。
美國那裡,沒有辦法了,那是天災;中國這裡,日本當然要全力以赴,這還算是人禍的。
對於日本大使芳澤謙吉的約見,唐紹儀早已準備就緒。我們商議後,覺得危機好,有危險才有機會,決定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