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3 / 4)

浩然心思縝密,為人從容淡定,眼光大度,性格堅韌不拔,很快就在商業上煥發出其自身的光彩。從20歲開始,董浩然陸續有機會獨當一面,他從沒讓人失望過;22歲,董浩然成為阿廷的得力助手,開始負責部分(董氏核心)董氏投資公司的工作。

在叔叔身邊學習時間愈長,董浩然就越佩服叔叔。董浩然一直很欽佩父親的所作所為,但他如今覺得叔叔一點兒也不遜色。

白手起家,不是件簡單的事,尤其是建立一個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董氏(美國)已是美國第五大財團。

董浩然最佩服叔叔的,不是從德國獲得的貸款。

那時候,作為一個技術領先、快速發展的美國新興大財團,董氏早已經為歐洲銀行界所關注。只是董氏一向不從銀行貸款,又是業績優良的私人公司,歐洲財團也不好下手。故而,董氏一找上德國,羅斯爾德家族和沃伯格家族銀行就對此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反正,有合同限制,銀行也不會虧本,如果能再進一步吞併董氏,利潤就更豐厚了。

那時候,董氏遠不能夠與現在相比,面對這樣龐大的金融財團,實力懸殊……想必,叔叔也明白這一點兒。所以,叔叔壯士斷腕,一舉把董氏的精華根本,都遷回國內,把董氏主要的技術人員都遷到安徽——董浩然最佩服的就是這一點兒。

果然不出所料,隨著合作的深入,羅斯爾德家族的手越伸越長,董氏步步為營,連戰連退(董氏不得不把青黴素的銷售,完全交給羅斯爾德家族經營),最危急的時候,董氏投資只能控制著董氏(美國)化工,甚至連這也作了放棄準備。

……

是歐戰挽救了董氏,董氏(美國)設在美國,卻把根深深得紮在了中國,歐戰使羅斯爾德家族無力干預中國局勢,不能斬斷董氏(美國)的根,也就不能趕絕董氏(美國)

……

董氏投資透過臨時註冊的一個航運公司,開始了反攻,歐戰源源不斷的訂單,中國源源不斷的產品,為董氏提供了無數資金

……

到1918年,董氏(美國)已經收復了所有失地,“賄選”戰爭是決定性的勝利——列強筋疲力盡,無力干涉遠東局勢。

德國失敗無法避免,馬克已經貶值了一半,還會繼續貶值下去——最大的籌碼沒有了,也就不必再玩了。商業追求的是金錢。

……

不能消滅就妥協,世界上錢是掙不完的,董氏又不是羅斯爾德家族的主要目標。

於是,羅斯爾德家族承認失敗,董氏與羅斯爾德家族達成妥協。雙方不打不相識,反而有了點兒交情。董氏掌握了中國的軍政經濟大權,羅斯爾德家族承認董氏的實力,並企圖把董氏引入“圈內”,一起合作掙錢。

考慮過後,阿廷拒絕了。

由於人種的關係,董氏註定無法成為核心成員。

而且猶太人唯利是圖,他可不管是哪個國家,也不顧後果,雙方的合作遲早會因中國發展而決裂,那還不如不合作的好。

在雙方妥協的時候,羅斯爾德家族提議,解清董氏從德國的貸款——他們提出了很多優惠條件。阿廷以沒現錢為理由,婉言謝絕了。羅斯爾德又提議用債券解清,阿廷依然拒絕了——德國馬克的貶值勢在必然,要不然,羅斯爾德家族虧的更多。阿廷心知肚明之下,自不會白白給人錢的。

果然,羅斯爾德家族還是使用了終極殺手——通貨膨脹,而且是超級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威力無窮;董氏因此免除了債務。嗯,不對,德意志帝國銀行沙赫特發行新馬克,以一比三十億的懸殊比率兌換舊馬克,董氏花了兩新馬克清償了所有債務,並支付了30%的小費。

董氏從中獲利非小,但這遠遠不能夠同羅斯爾德家族和沃伯格家族相提並論。當一片面包或一張郵票的價格高達1000億馬克時,人們有多少儲蓄皆全無意義。兩個猶太家族把德國民眾所有儲蓄洗劫一空,他們獲得的利益,絕對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

但是,如此明目張膽的把所有德國人搶劫一遍,阿廷只有一個評價“瘋狂”。

無數社會主流人士一夜之間淪為赤貧,德國人對猶太銀行家會是怎樣的痛恨?!不,應該說是仇恨——窮人不會變的更窮,但富裕的人平白無故被人搶劫的一乾二淨,若不仇恨,才怪了呢!

銀行家的名聲,在歐美一向不好,被認為是趁火打劫者。但這一次,德國猶太銀行家把這種名聲推向了頂點。

阿廷想到後來猶太人的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