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鐵盾不相上下,就是分量太過沉重,可偏偏老秦兒郎多的就是那一把子力氣。
巳時初,六千步卒扛著六千面冰盾緩步向函谷關逼進。此時的函谷關雖不如後世那般雄偉堅固,卻也是有著高達五丈六尺(約今12米)、採用北山黑石建造的城牆,並且在城牆之前掘有一道深有兩丈寬十丈的護城河,直接引入渭水。此時天寒地凍,護城河的河面雖然全部結成堅冰,可依舊無法承受攻城大軍的踐踏,因此今日無敵出兵六千的意圖便是要以土石填上這段護城河。
城牆之上,魏軍的守城部隊也是嚴陣以待,護城河距離城牆不到百步,正是弓弩射程之內,雖然這些秦軍扛著的一面面白色盾牌在冬日暖陽之下看起來有些晃眼,但魏軍卻不相信這些盾牌果真能防住他們的利矢勁箭。
也在這時,只聽城下秦軍突然齊聲喝道:“大風!大風!大風只見六千秦軍在距離護城河約有百步處停下結陣,並將手中的寒冰盾舉過頭頂∽尾相連,形成了一面巨大密實的連雲盾陣,而後列秦軍陣列當中則疾步跑出了近千手持強弩的秦軍弓弩手,如流水滲沙一般迅速的從盾陣後列融了進去!
接著,盾陣便動了起來,一步一步的緩緩向護城河逼近。
第一部隴西烽煙卷八征伐四野 第156章 秦風勁矢
魏國無強弩,吳起強軍強的只是步卒戰法,並未能夠整出可以傲視天下的強弓勁弩,因而魏軍手中弓弩平均射程只有一百六十步前後,尤其是此時的弓弩多以動物筋腱製成,眼下寒冬正月尚未開春,天氣潮溼陰冷,弓弩的射程和威力更是大打折扣,雖然戰前兩軍都會對弓弩進行必要的保養並且用火將弓弩臂幹烤硬,但此時不論魏軍還是秦軍,在射程上應該都是有所損失的,而魏軍居高臨下,理應在射程上佔有一定優勢。
眼瞧著秦軍盾陣一步步的靠近護城河,城守李胄倒也沉得住氣,只派了五百弓手上到城頭協助三千守卒狙殺秦軍用來進行填河作業的輕兵部隊。當秦軍六千刀盾兵終於來至護城河岸邊,以密集陣型排成了一個約五百步長六盾寬的嚴密盾牆時,關上的魏軍便在軍官將領的大聲呵斥下向城下灑下了密集的箭雨。
還別說,這種以皮革、枝條為主料,以堅冰為輔料製成的冰盾在強度上幾乎和正規的木製扎盾甚至鐵盾相媲美。只聽見盾上傳來篤篤吱吱一陣密集的響動,關上密集灑下的箭雨猶如一棵棵鐵桿莊稼密集的種在冰盾上面。而整個秦軍盾陣除掉極少數運氣不佳的將士被從縫隙中漏下的箭矢掛彩之外,整個盾陣毫無動搖。當然,駐守函谷關的魏軍並非是龐涓的嫡系精銳,因此他們所用的箭矢乃是常規的木杆鐵頭羽箭,並非龐涓借鑑秦軍所製出的鐵桿靖,這些木杆羽箭殺傷力自然要弱上許多。
卻說一輪箭雨過後,城憲陣雖然無損,但李胄卻也發現秦軍冰盾雖然擋住了箭矢,可不少冰盾的表面也是被利箭鑽出了裂紋。李胄不蠢,當即便下令弓手自由開火。可也在這時潛伏在盾陣內的一千秦軍強弩也開始發動反擊。這一千強弩手所使用的自然是無敵改造地雙臂強弩,其威力雖然因為天寒地凍大打折扣,但在一百步的距離內進行拋射恰好綽綽有餘。當即,隨著各部隊將的口令,躬身藏在盾下的弓弩手將手中強弩垂直仰起,從盾與盾的縫隙當中放出了勁箭。城上的魏軍只聽見城下突然整齊劃一的響起“嘣”地一聲震響,接著便見到一些黑色的細長影子從白亮地冰盾下方向天空升起。正當他們下意識的仰起頭想要看清這城下秦軍為什麼想不開往天上射什麼玩意地時候,那些已經爬升到最高仰角的鐵矢終於在半空中倒轉箭頭。順著拋物線向關隘斜紮下來。
今日風向東北,因此在城下以仰角平射城頭所造成的殺傷效果定然不如以最高仰角拋射的效果好。果不其然,當這批密集的箭雨落下時,函谷關地城頭簾響起了一片鬼哭狼嚎的慘叫聲。絕大多數躲在女牆和城垛後面向城下放箭地魏軍弓箭手根本就沒想到秦軍居然會選擇技術含量極高的拋射而不是從下往上攢射。一時間,以磚土為主要材料的城牆上一如城下那般插滿了秦軍弩箭,這些弩箭插在地上的角度幾乎是垂直的。叫城上的魏軍弓手根本就避無可避。
一輪對射,城下秦軍幾乎沒有傷亡。而城上的魏軍至少被活活射殺百餘弓手,傷者更是不計,便是躲在城門樓上的城守李胄也被一枚垂直落下的流矢釘穿腳背,發出豬嚎一般的慘叫。而未待城上魏軍對此突然打擊做出反應,便聽見城下又是“嘣”地一聲震響,黑色地箭雨再次直挺挺的向天空飛去,敢情剛才那一輪拋射並非是千人齊射。實際上,剛才城下秦軍大喝“大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