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應該準備看到這些被發現的規律,由於與其他力量的衝突而變得模糊或被減弱了。我們說夢是願望的滿足,但是如果你們想照顧到上述後兩種相反情況,那麼,你們也可以說,夢是願望滿足的企圖。任何一個能正確理解心靈動力說(dynamicsofthemind)的人,都不會認為這兩種說法有什麼不同。在某些條件下,夢只能極不充分地實現其意圖,或者必須完全放棄它的意圖。就夢的機能來說,對傷痕的無意識依戀似乎是最大的障礙。
儘管睡者不得不做夢,但因為夜晚壓抑作用的減弱,使得創傷性依戀活躍起來,他的夢的活動的功能就會失靈,從而不可能把關於創傷性事件的記憶痕跡轉化為願望的滿足。
在此種情況下,一個人將會出現失眠,將會由於擔心夢的功能的失靈而睡不著。在這裡,創傷性神經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端的例子;但我們必須承認:童年的經歷也具有一種創傷性;而且,倘若在其他條件下也可能出現與夢的功能的比較輕微的衝突,我們不必大驚小怪①。
①最後三段所論的題目,弗洛伊德最初是在《超越快樂原則》(1920g)第二、三章中提出的。